為加強網絡羽絨制品質量監管,維護線上羽絨制品市場秩序,2015年雙11、雙12期間,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在網上抽檢了2批共計120件羽絨制品,結果顯示:兩次抽檢羽絨服合格率均為55%,羽絨被合格率雙11為5%、雙12為10%。
中羽協理事長姚小蔓15日表示,兩次抽檢主要針對天貓、淘寶和京東三個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以消費者在平臺上最容易買到的產品為抽樣原則,就活動主推、熱搜以及平臺推薦的羽絨制品進行抽樣。兩次分別抽取羽絨服40件、羽絨被20條。
所有產品都由協會在雙11、雙12期間匿名購買,并由國內權威的羽絨檢測實驗室——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羽毛絨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
姚小蔓表示,雙11、雙12兩次抽檢中,有18件主要由飛絲、羽絲和陸禽毛(雞毛)填充的樣品,不能叫羽絨服,均占兩次樣本數的22.5%;在不合格的被子中,共有34條主要由飛絲、羽絲、陸禽毛、毛片、化纖棉填充,不能稱為羽絨被,均占抽樣總數的85% 。“這些嚴重假冒產品,不僅無保暖性、易鉆絨,還容易引起過敏及呼吸道疾病,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姚小蔓稱。
她表示,近年來,中國羽絨制品的質量遭遇較大挑戰,特別是缺乏監管的網絡市場,質量問題凸顯。中羽協有責任對羽絨市場進行監督,有義務維護羽絨行業市場秩序。自2014年起,協會已經連續2年在雙11和雙12期間對網上羽絨制品進行了質量抽查,對不合格羽絨制品的曝光和打擊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質量監管將成為中羽協的常態工作。
從2015年的抽檢結果來看,線上羽絨制品的質量狀況依然堪憂,特別是羽絨被5%、10%的合格率令人震驚。如何有效提升羽絨制品的質量,讓消費者能夠放心在網上購物,成為質量監管部門及電商平臺急需解決的問題。
姚小蔓稱,未來將加強羽絨制品的質量監管,規范行業線上市場秩序,將電商市場質量抽查工作常態化,為消費者營造放心滿意的購物環境,為生產商創建公平競爭的市場平臺。
在對外發布前述抽檢結果的同時,中羽協已經向各電商平臺品管部發布《關于規范羽絨制品線上市場品質管理的建議》,建議各電商平臺針對本次抽檢的問題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包括對所有嚴重不合格產品進行強制下架處理,對部分指標不合格的產品責令整改,合格后方可重新銷售等。
目前,國內市場不乏堅守好品質的羽絨制品品牌,中羽協向消費者鄭重推薦佩掛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志的品牌,并向消費者做出鄭重承諾,對佩標產品負有連帶責任,假一賠二,消費者可放心購買。今年,中羽協對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志升級了防偽技術,實現了“宣傳正品行貨、打擊假冒偽劣”的功能。因此,購買羽絨制品,請消費者認準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