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越來越毒,愛美人士也開始準備防曬產品打起夏季 “皮膚保衛戰”。除了防曬霜、遮陽傘、遮陽帽這些傳統的防曬用品銷售火爆外,色彩靚麗的“防曬服”今年賣得也特別火。不過昨天記者調查中發現,島城絕大多數商家銷售的“防曬服”名不副實,許多“防曬服”的標簽上并沒有相關防曬指數的標注,商家多是將“皮膚衣”、“輕風衣”等普通材質的外套加上防曬的噱頭銷售。對此,質檢專家提醒消費者,我國對于防紫外線產品有明確標準,市民們在購買衣物時應該查看衣物的標簽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再選購。此外,醫學專家認為,夏季曬太陽有許多益處,對于長期室內工作的非敏感膚質的市民來說,沒有必要使用專業的防曬用品遮擋陽光。
市民疑問: 啥衣服都打“防曬”牌家住青島萊蕪一路的劉女士,女兒今年上初二,因為離學校較近,所以每天孩子都是自己步行上學。前幾天孩子回家說想要一件防曬服,劉女士趁著周末去臺東、香港中路周邊的服裝店走了一圈,結果這一圈下來她卻有些糊涂了。劉女士告訴記者,這防曬服并不難買,精品店、品牌服裝店、戶外服裝店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但是這些防曬服的價格相差很大,從五六十元到七八百元一件不等。樣式五花八門,有的面料光滑,類似防雨布,有的接近普通的襯衫或T恤。而對于其防曬效果,商家都說自家的產品好。
“衣服確實很漂亮,招年輕人的喜歡。可盡管商家說是防曬服,但是我翻看標牌發現,這些衣服標牌上都不標注防曬服,單外套、跑步衣啥標牌都有,這些衣服都是防曬服嗎?我們購買防曬服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劉女士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記者調查: “防曬服”難尋防曬指數
昨天上午,記者首先來到青島寧夏路上一家大型超市,在超市的服裝區,商家將3款價格最低的“防曬服”掛在了最顯眼的上層衣架上。服裝的顏色多是亮藍、玫紅、熒黃這些年輕人喜歡的鮮艷色彩,價格從6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記者隨后翻看一款“防曬服”,標牌上的實名是“皮膚衣”,材料是百分之百的聚酯纖維材料,整個標牌上沒有一個“防曬”的標志。“你看看街上年輕人穿的防曬服不都是這種料子嗎?這不是防曬服什么是防曬服?全商場只有我這有防曬服賣。”當記者提出質疑時,銷售人員有些不耐煩地介紹說。
走出商場的服裝區,記者又來到了一家運動品牌的專賣店,聽說記者要找防曬服,店里的小伙立即指著打折區的一件亮藍色的服裝說這衣服就是“防曬服”。記者翻看標簽發現,這款“防曬服”同樣沒有防曬的標識,商家標注只是一件外套。“夏天穿肯定有防曬作用。”當記者提出質疑時,銷售人員含糊地說。
隨后,記者來到了香港中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在這個超市的品牌服裝區,終于找到了一件標注防曬功能的防曬服,這件標價為699元的防曬服除了標注有防曬作用外,還標注了一個“UPF 20+”的防曬指數,這個指數也被商家當做賣點來宣傳。記者一上午探訪了7家賣防曬服的實體店發現,這款售價699元的服裝是唯一一款標注防曬指數的防曬服。
也有經營者坦言市場上少有防曬服。在香港中路一家國際知名品牌專賣店,店長小張明確表示他們不銷售防曬服。“除了個別戶外店中銷售的防曬服是正品外,絕大多數防曬服都是商家自己造概念。”小張介紹說,防曬服2007年在美國率先流行,隨后進入國內,原本是戶外旅行專用服裝,所以作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運動品牌店,該店沒有防曬服銷售。
相比實體店,網絡商家更為“專業”。記者在一家電商平臺搜索防曬服發現,有30多萬個相關寶貝,最火的商家月銷近萬件。商家將透氣、速干、防風、防蟲作為賣點。材質也五花八門,有標天然蠶絲的,也有聚酯纖維的,賣家紛紛表示自己的產品性價比高,能抵御紫外線。
權威檢測: “防曬”過關率只有3%
那么這些防曬服真的有效嗎?記者就此咨詢了市紡織纖維檢驗所業務科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島城還沒有生產這種功能性服裝的廠家,所以他們從未檢測過此類產品。不過上海市消保委對于防曬服的檢測給出“曬”出了市場上流行的“防曬服”的實際情況。上海市消保委工作人員隨機從市場上購買了32件防紫外線服裝,其中14件為大型商場購買,18件為網絡商店購買,價格從62元至483元不等。所購商品均以不同方式明示或暗示具有防紫外線或防曬功能。一些商品標稱具有“抗紫外線,強大的紫外線隔離性能”、“防日曬”、“全面防紫外線科技,有效過濾太陽光,為皮膚提供完善的保護”等性能,但大多沒有明示依據。經過比較試驗顯示,32件樣品中有29件的紫外線防護系數小于15,占全部樣品的90.63%。標有紫外線防護系數數值的18件,其中17件不符合其產品明示值。如標稱由新麗運動用品(珠海)有限公司生產的女裝超輕運動外套標注的紫外線防護系數為50,實測值僅為20。未標注紫外線防護系數,但明示具有“抗紫外線”或“防曬”功能的14件,經檢測其紫外線防護系數均小于15,不具有防紫外線性能。32件樣品中僅有1件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符合率僅為3.13%。
除了不防曬外,檢測人員發現網購“防曬服”的質量更加堪憂。其中,有2件商品的pH值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要求,均購自網絡商城,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這pH值是服裝的基本安全要求之一,正常情況下人體皮膚表面呈弱酸性,可防止外界病菌的侵入,若貼身服裝的pH值超過人體皮膚適宜的范圍,容易引起皮膚瘙癢、過敏、炎癥等疾病。
檢測專家: 挑選功能衣注意國標
那么防曬服有怎樣的國家標準,市民購買時應該注意什么?市紡織纖維檢驗所業務科蘇科長在查閱相關國家標準后告訴記者,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測定》規定,防紫外線產品標簽上應標有數值、國家標準編號和提示三項基本內容。當紫外線防護系數UPF大于40,且日光紫外線透射比小于5%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在現行標 準中,他沒有找到所謂“防曬服”的專有標準。如果市民想要購買防紫外線功能的衣物,應該關注衣物標簽上的這些參數。
對于防曬服,致力于功能性面料研究的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部鄧樺教授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也進行過專業介紹。鄧教授表示,UPF值越高,防曬效果越好,UPF小于15的織物面料基本沒有防紫外線效果。普通純棉的UPF值是2到3,實驗中測過最高的純棉面料UPF值也只有10。滌綸織物的UPF值高一些,能達到10到20,天然纖維中亞麻的效果最好。
此外,消保委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許多普通服裝也具有防紫外線性能。相同服裝的防紫外線性能,深色的比淺色的好,面料厚的比薄的好,面料結構緊密的比疏松的好,聚酯等合成纖維比棉、真絲等天然纖維好。不要輕信商家的過度宣傳,應根據自身實際需求理性選購防紫外線服裝產品。
醫學專家: 夏天避陽光不可取
如果說絕大多數 “防曬服”不靠譜,那么作為普通市民應該如何做好夏日防曬工作?記者就此采訪了海慈醫院皮膚科專家呂慧清。“首先,我要糾正一下,夏天不能曬太陽、或者盡量避免皮膚被陽光照射,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呂醫生介紹說。她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商家為了推銷防曬產品,片面夸大夏季楊光忠紫外線的危害,實際上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適當地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有效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加皮膚的抵抗力。特別是對嬰幼兒和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應該每天到戶外曬太陽。
“也有少數人皮膚敏感,在曬太陽后出現瘙癢,紅點等癥狀,那就要立即到陰涼處,對患處進行冷敷,嚴重時到醫院治療。”呂醫生介紹說。呂醫生認為也只有這一類皮膚敏感的人和夏日需要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的特殊人群才需要特殊的防曬裝備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