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旨在用法律的手段更好地保護外商投資,吸引外商投資。這無疑向世界釋放了中國將繼續保持對外開放的一大信號。《外商投資法》如何為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該法案的實施將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外商投資法》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更好地保護外商投資者以及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使其未來仍然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二是對于政府的行為進行了進一步約束,讓外商了解到中國正在實踐法治建設。”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全球化智庫顧問周延禮近日在更加開放的中國:《外商投資法》細則與對話投資新前景圓桌論壇上表示。
美國威特集團董事長、美國中國總商會副會長、全球化智庫副主席李學海也認為,《外商投資法》比之前的“外資三法”更具有開放性!锻馍掏顿Y法》實施后,外商投資企業將擁有五年的過渡期,在執行層面要配套細則。
“在華美企是影響中美雙邊關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國家安全、戰略等問題很難解決,外方企業是可以把雙方拖回正軌的重要力量!泵乐匈Q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副總裁雅各布(Jacob Parker)說,中國國內的很多改革,比如金融自由化、經濟自由化等都給外商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法律的貫徹和實施也非常重要,要真正得以落實才能增加外商對于中國的信心和信任。
據悉,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2019)(下稱《白皮書》)顯示,盡管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 69%的受訪企業仍表示盈利,另有21%的受訪企業收支平衡,即90%的美國在華企業在過去一年沒有虧損。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美企的經營狀況遠遠好于中國企業。相較而言,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商業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等影響,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很多中企遭遇了虧損,經營境況比不上在華美企。
中國企業在國際經營合作過程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也是造成經營壓力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由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技術運用保護能力較差、對境外知識產權相關情況認識不清及戰略謀劃不夠、境外企業的刻意遏制等原因,在國際知識產權糾紛中往往處于劣勢。
此外,《白皮書》顯示,中國仍被美國企業視為全球重要投資目的地,近 42%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是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而 20%將中國列為“首要投資目的地”。
“《外商投資法》將使中美兩國之間形成更具建設性的討論平臺!敝袊绹虝飨淖鸲鞅硎,中美都有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和考慮,都面臨在新國家安全政策方面的威脅和挑戰,而這又與科技進步直接相關。對此,政府要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解決新問題,企業也要參與其中,在保護國家正當安全利益的同時提高競爭力。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