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雙雙大幅回升,遠超預期,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外貿開門紅。其中,出口增速加快,對主要國家出口均有所回升,同比增長13.9%,進口雖受多重因素影響,仍保持2.9%的增長,月度貿易順差擴大1.2倍。進入2019年后,穩外貿、穩外資的一系列政策開始顯現出一定成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繼續保持穩中向好勢頭。
1月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升,主要受益于“春節效應”。我國出口企業普遍在春節前集中生產、出口,節前出口集中于春節前一周左右。2018年春節在2月中旬,節前出口集中于2月,而今年春節為2月初,1月末的出口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因此,2019年1月因春節提前而導致的出口增長幅度對當期的出口增速反彈有相當的影響。此外,受到美方征稅取決于3月1日前中美貿易磋商結果的影響,一些企業搶單出口的情形仍十分突出。假期因素和貿易談判因素疊加導致開年第一個月的出口數據具有明顯特點,后續時間出口形勢能否在此基礎上延續仍需觀察。
1月,我國對主要地區的出口同比增速也有所改善,這表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韌性在增強,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取得新的成果。對美國出口增速雖然負增長,但開始收窄,對歐盟、東盟和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增勢良好,增速提升,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增速超出平均水平。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負等促出口措施,也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月外貿超預期回升,順差得以保持,首先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巨大容量和對外開放的全面性發展。中美貿易糾紛的發生一定程度影響了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速,但也讓中國更加主動地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從宏觀政策上利好對外貿易的平穩發展。其次,無論是從地區市場還是貿易形式上看,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在優化改善,這足以表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在世界生產格局中的制造優勢無可替代。最后,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資源和技術需求的增長必然帶動進口的增長,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仍將繼續保持。這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在世界經濟中形成的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的必然反映。
2019年外貿實現開門紅也提示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問題,實現穩外貿的目標需要持續加力。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或導致貿易增速放緩,各主要國際組織均普遍下調2019年世界經濟貿易的增長預期。近日公布的CPI和PPI指數等表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求不旺。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此外,按以往經驗分析,受春節因素的影響,2月的外貿增速會有所回落。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將對3月的外貿狀況產生一定影響。即使雙方達成階段性成果,中國對美貿易的增速也可能因受之前“搶出口”和成果實施時間滯后等因素的影響而進一步回落,從而影響到總體的出口增速和整體的外貿形勢。
此外,2019年,我國仍需持續優化外貿結構,有序轉換外貿增長動能,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外貿管理體制機制的轉變,主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加大對從事對外貿易的各類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要在稅收減免、監管松綁、大幅度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等問題上切實推出更多實質性的舉措,為外貿企業提升競爭力注入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穩外貿不僅要穩貨物貿易,也需要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繼續推出多項政策來支持服務貿易的穩定增長,確保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帶動對外貿易的整體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雙雙大幅回升,遠超預期,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外貿開門紅。其中,出口增速加快,對主要國家出口均有所回升,同比增長13.9%,進口雖受多重因素影響,仍保持2.9%的增長,月度貿易順差擴大1.2倍。進入2019年后,穩外貿、穩外資的一系列政策開始顯現出一定成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繼續保持穩中向好勢頭。
1月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升,主要受益于“春節效應”。我國出口企業普遍在春節前集中生產、出口,節前出口集中于春節前一周左右。2018年春節在2月中旬,節前出口集中于2月,而今年春節為2月初,1月末的出口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因此,2019年1月因春節提前而導致的出口增長幅度對當期的出口增速反彈有相當的影響。此外,受到美方征稅取決于3月1日前中美貿易磋商結果的影響,一些企業搶單出口的情形仍十分突出。假期因素和貿易談判因素疊加導致開年第一個月的出口數據具有明顯特點,后續時間出口形勢能否在此基礎上延續仍需觀察。
1月,我國對主要地區的出口同比增速也有所改善,這表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韌性在增強,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取得新的成果。對美國出口增速雖然負增長,但開始收窄,對歐盟、東盟和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增勢良好,增速提升,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增速超出平均水平。近期出臺的減稅減負等促出口措施,也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月外貿超預期回升,順差得以保持,首先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巨大容量和對外開放的全面性發展。中美貿易糾紛的發生一定程度影響了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速,但也讓中國更加主動地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從宏觀政策上利好對外貿易的平穩發展。其次,無論是從地區市場還是貿易形式上看,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在優化改善,這足以表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在世界生產格局中的制造優勢無可替代。最后,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資源和技術需求的增長必然帶動進口的增長,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仍將繼續保持。這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在世界經濟中形成的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的必然反映。
2019年外貿實現開門紅也提示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問題,實現穩外貿的目標需要持續加力。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或導致貿易增速放緩,各主要國際組織均普遍下調2019年世界經濟貿易的增長預期。近日公布的CPI和PPI指數等表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求不旺。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此外,按以往經驗分析,受春節因素的影響,2月的外貿增速會有所回落。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將對3月的外貿狀況產生一定影響。即使雙方達成階段性成果,中國對美貿易的增速也可能因受之前“搶出口”和成果實施時間滯后等因素的影響而進一步回落,從而影響到總體的出口增速和整體的外貿形勢。
此外,2019年,我國仍需持續優化外貿結構,有序轉換外貿增長動能,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外貿管理體制機制的轉變,主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加大對從事對外貿易的各類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要在稅收減免、監管松綁、大幅度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等問題上切實推出更多實質性的舉措,為外貿企業提升競爭力注入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穩外貿不僅要穩貨物貿易,也需要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繼續推出多項政策來支持服務貿易的穩定增長,確保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帶動對外貿易的整體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
消息來源: 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