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12周年年會——2020·金融四十人年會暨專題研討會召開,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政策應對和后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也將會呈現新的特點。
“宏觀經濟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疫情影響,但無法代替抗疫措施。短期來看,各個國家抗疫措施不一樣、政策傾向不一樣,疫情影響也出現了巨大差別。因此,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首先要觀察抗疫情況。”周小川表示,就財政和貨幣政策本身而言,目前關注的多為短期效果。但從中期來看,政策選擇存在一些兩難局面,接下來,有必要從政策的中期效果出發進行研究論證。
周小川稱,疫情對于微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后疫情時代,微觀主體尤其是企業和家庭的行為模式、需求模式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對此應進行充分的預前研究;疫情也加速了經濟結構的變化,數字化生存、數字化發展的特點和ESG理念這兩點;在開放方面,他認為,中央關于現階段要以更大力度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部署是對的;中國應以更加開放和更加支持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態度,來迎接疫情和后疫情時代的挑戰;更加重視金融穩定。盡管疫情沖擊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領域,但從歷史視角來看,實體經濟危機很可能會沖擊金融系統,金融系統危機再進一步對實體經濟和就業產造成更嚴重的新一輪沖擊。因此,政策制定也需要對這一問題未雨綢繆;重視對金融基礎設施的高標準建設和發展。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