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針對外需訂單萎縮態勢,支持企業網上洽談、網上辦展,主動抓訂單、促合作。根據國際疫情發生新變化的情況,研究推遲今年春季廣交會時間以及利用網絡等手段舉辦等替代方案。
這是半個月之內,李克強再次對外貿工作進行部署。
“因為這個月出現了特殊情況,2月份是因為國內疫情影響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現在是因為境外疫情蔓延導致企業人來了但缺訂單。”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總理半個月之內兩次部署外貿工作,凸顯出穩外貿的決心。
全球疫情影響外貿訂單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國內經濟帶來一系列嚴峻挑戰。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綜合研究進一步擴大有效需求、助企業、穩就業等應對之策,更有針對性做好“六穩”工作。
海外疫情蔓延,對中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外貿。此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在世界經濟放緩、貿易保護加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國1-2月出口同比回落17.2%,進口回落4%。
盡管中國進出口下降,但明顯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隨著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外貿業務也在好轉。據海關數據監測情況,2月份外貿進出口值逐旬提升、企業申報報關單量逐旬遞增。
外貿重鎮東莞一家家具出口企業員工直接感受到了冷暖。因為前不久才復工,所以企業承接國內出口企業的二級訂單紛至沓來。但現在國外疫情大范圍暴發,導致全球展會取消、海外需求下降、訂單數量減少,隔壁兩家企業剛停產。
幾天之前,商務部外貿司一級巡視員江帆在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沖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現在是普遍缺訂單,復工了但沒法復產。”白明在調研時聽到很多外貿企業如此反映。但在他看來,受全球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暫停了商業消費活動,外貿訂單減少是正常現象,長期來看疫情沖擊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從數據看,由于1-2月份主要指標占全年總量較小,比如出口約占全年14%的比重,后期彌補損失的機會較大。據國家統計局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后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
穩外貿政策密集出臺
穩定外貿企業訂單,事關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和經濟穩增長,至關重要。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及時協調解決制造業全產業鏈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特別要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出口。
此外,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當前受疫情沖擊國際航空客運萎縮,導致客機腹艙貨運大幅下降,對我國產業的國際供應鏈帶來較大影響。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既著力保通保運保供、支撐國內經濟,又推動增強我國物流行業國際競爭力。
為把疫情對外貿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密集出臺穩外貿政策,重點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財稅、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引導企業做好風險防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日,青海、貴州、安徽、上海等地接連出臺了系列穩外貿政策,這些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化解融資瓶頸、擴大進出口、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
在白明看來,企業自身要著重維護外銷渠道,哪怕多讓點利,也要保住多年經營的客戶關系。此外,要不忘增強研發能力,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地位。
消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