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為期5天的第13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第三期已進行到第二天。本期廣交會共包含玩具及孕嬰童、時尚、家用紡織品、文具、健康休閑五大板塊,凸顯“美好生活”主題。其中,由服裝、面料、鞋與箱包等展區組成的時尚板塊展覽面積23.7萬平方米,展位11218個、參展企業達5051家。
記者現場走訪了多個展位發現,展會中的服裝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把“賣全球”作為重點戰略布局,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樹立用戶意識,升級供應鏈,用一件件獨具新意的衣裳拓開國際銷路。
知己知彼,樹立用戶意識
“我小時候就看到爺爺奶奶種苧麻,親眼看著它從一個草本植物,經歷了刮麻、曬麻,變成紗線,織成布料,最后裁剪為現在穿的衣服,我覺得它是一個擁有很長歷史的原材料。”湖南華升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升”)服裝設計師朱竑儒向記者介紹著剛剛獲得廣交會設計創新獎(以下簡稱“CF獎”)的產品——“纻·春華秋實”。
據悉,苧麻是我國特產,擁有中國草、中國寶的美譽。用苧麻制成的衣服更親膚、更透氣,對人體的影響較小。同時由于擁有可降解的屬性,苧麻符合國際上普遍的環保標準,這對于任何一家出口型服裝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重要優勢。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服裝市場,如何才能取勝?朱竑儒向記者透露了他們的“法寶”——聚焦用戶意識。憑借著這個秘訣,他們的產品行銷歐美市場。
據朱竑儒介紹,為了實現“賣全球”的目標,他們會根據境外客商的當地市場特色和品牌風格為對方提供個性化的產品,甚至也會為其提供設計創意。“他們不是單看產品就去斷定好壞,也會看我們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全方面地考察我們。”朱竑儒補充道。
記者在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紡出公司”)的展位上看到,該公司的展品以休閑的牛仔系列服裝為主,現場不時引來采購商駐足咨詢。該公司牛仔事業部業務員徐子云向記者透露,雖然展覽才開始兩天,但他們的新產品受到了多位外籍采購商的青睞。
徐子云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們燙金款式的產品,一邊介紹:“前幾年外籍采購商一般只關注基礎款的產品,但近幾年,他們對產品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材料新,又要有裝飾……”
徐子云告訴記者,為了更清楚地掌握外籍采購商的喜好變化,他們的產品設計師會跟隨公司經常到國外參加當地的展會,面對面地詢問當地客戶對于產品的需求和喜好,盡量做到“知彼”,從而有針對性地改良產品。
創新賦能,升級供應鏈
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4月,從20世紀80年代起便開始參加廣交會,可謂廣交會的“老朋友”。該公司副總經理李焱告訴記者,他們公司近幾年十分注重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工具的應用,此前,江蘇舜天就曾利用數字化的線上設計工具與國外客戶溝通,并沿用到現在。
據介紹,該工具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按照客戶需求快速進行產品款式的改款。比如說,客戶看上了某件衣服的款式,但又不喜歡它的面料,技術人員此時便可以在材料庫找到客戶想要的材質,快速替換;不僅面料可以更改,連口袋、拉鏈等款式方面的要求也能更改。
“只需10分鐘,便能按客戶要求進行快速上新。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和外商進行很好的互動,它也幫助我們吸引到很多的客源。”李焱說。
“因為空氣是很好的熱阻,我們團隊利用這一物理特性研發了我身上穿的這件衣服。”福建省尚飛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尚飛”)董事長陳耿向記者介紹著身上的這件“黑科技”:“這件衣服的亮點是冷脹熱縮,在較低的溫度下,它里面的材料就會變得蓬松起來,這樣會更保暖。在沒那么冷的時候,它就會變得比較輕薄。”
據介紹,成立于2003年的福建尚飛是一家集工貿于一體的戶外服裝生產企業,公司主營產品包括防水服、滑雪夾克、復合夾克等,公司在歐洲和美國均設有銷售分公司。“依據往年數據推測,今年我們企業對外出口占比能達到90%以上,出口額大概是3億美元,其中廣交會的占比在一半以上。”陳耿自信地向記者介紹。
要想達成這個戰績,沒有些“真功夫”是不行的。陳耿向記者表示,這個成績依賴于他們長期的外貿經驗,通過和境外客商的深度溝通,他們逐漸加深了對目標市場文化的了解,現在甚至可以為境外客商自主設計品牌。
“我們現在很多同行做的是OEM(原始設備制造商),我們稍微升級做的是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我們有自己的設計。”陳耿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