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前,日美兩國政府在美國華盛頓正式簽署貿易協定。按照日美簽署的新貿易協定,日本將調降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稅率,美國也將對日本農產品削減關稅,同時進一步開放相關市場。
“在美國,新的日美經貿協議不需要國會的批準就能生效。在日本,新的經貿協定還需要經過國會的審議,如果批準通過,就將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據了解,兩國于去年9月26日發布的聯合聲明稱,兩國將啟動貨物貿易協定談判。今年4月17日,日美正式啟動貿易談判的首輪磋商。9月末,兩國舉行首腦會談并就貿易協定達成了最終共識。
根據貿易協定,日本針對多數美國農產品的關稅稅率將降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水平。日本將對價值大約72億美元的美國食品和農產品減免關稅,包括降低牛肉、豬肉和小麥等產品的稅率,免除杏仁和胡桃等產品的關稅。美國將對價值4000萬美元的日本農產品削減關稅,同時放松進口日本牛肉的關稅配額限制。
“新的經貿協定對于美國農業來說,尤為利好。關稅降低或減免將有助于擴大美國農產品對日本的出口,提升美國農業相關群體的收入。”陳洋稱,具體來說,在新的日美經貿協定中,日本將美國牛肉的關稅從目前的38.5%最終降至9%,在2027年全部免除美國豬肉4%的關稅,每年最多從美國進口15萬噸的小麥,等等。新的日美經貿協定還明確規定,將逐步免除美國蘋果、橘子等水果的關稅。
陳洋表示,對日本而言,新日美經貿協定則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免除或降低關稅后,日本消費者將能夠買到更便宜的美國農產品。同時,這也會刺激日本農業領域的創新,即種植出更多優質、口感良好的水果、谷物等,起到鯰魚效應。不利的一面則是,這些價格低廉的美國農產品進入日本市場后,將會對日本農業造成沖擊,農業相關群體的收入必將受到影響。
對于新的日美經貿協定,有媒體稱,日本國內并不滿意。對此,陳洋認為,日本國內出現不滿意的聲音很正常,這是因為這份經貿協定不能算是真正的公平、對等。相對而言,日本最終還是做出了讓步,美國方面的獲利相對大一些。
陳洋解釋說,一方面,日本是以TPP成員國的標準來對美國進行關稅減免、關稅讓步的,但美國并不是TPP成員國,因此,日本政府這樣的行為方式肯定會引來國內的不滿,即對非TPP成員國采用了TPP成員國間的關稅標準。另一方面,在最為核心的汽車關稅問題上,日本并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雙方僅是同意就該議題進行磋商,美方承諾暫時不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這可能是美國的“緩兵之計”,不排除今后有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的可能。
早稻田大學教授浦田秀次郎也稱,盡管這次日本避免了加征汽車關稅,但未來情況還會出現變動。日本應該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在內的東亞自貿圈的構建,以對抗美國的保護主義。
“汽車關稅一直是日美之間博弈的焦點。”陳洋稱,在上世紀的日美貿易糾紛期間,汽車關稅也是日美經貿摩擦的焦點。汽車行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同時,日本汽車比美國汽車低廉、省油、質量好,大量日本汽車出口美國,導致美國汽車行業受到沖擊。但這并非是日本的問題,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在本次經貿談判過程中,盡管日美雙方沒有就汽車關稅問題達成共識,不過卻表示將繼續朝著完全撤銷汽車關稅的方向談,這至少能讓日本國內特別是汽車行業暫時緩口氣。
但陳洋認為,日美雙方最終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明年美國將舉行大選,特朗普志在連任,他接下來的重心必將是在選戰方面,日美汽車關稅談判不會很快取得成果;另一方面,汽車關稅是美國對日談判的籌碼,估計特朗普政府不會輕易讓步,除非日本在進口美國大米方面做出巨大讓步。但在該問題上,安倍政府也很難讓步,因為新的經貿協定已經讓美國農產品得以廉價進入日本市場,引發日本農業群體不滿。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