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WTO發布的《2019世界貿易報告》引起各方關注。報告說,服務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從1970年的9%增加至目前的超過20%。自2005年以來,世界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5.4%,高于貨物貿易的4.6%。報告還指出,由于數字化技術帶來的遠程交易量增加以及相關貿易成本降低,服務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在未來20年里還將繼續快速增長。
“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促進的。隨著各國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服務貿易的促進平臺的功能逐漸增強,為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經濟學家宋清輝說,服務貿易增速呈現出高于貨物貿易的趨勢,說明服務貿易正逐步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外貿增長的新亮點,這在當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
“世界貨物貿易2018年增長3%,而同期服務貿易增長7.7%。這說明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和產業鏈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實際上服務業在全球就業中的占比也在不斷攀升,從2008年的43%增長到2018年的49%,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接近80%。”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服務貿易官員趙全表示。
報告指出,2015年發達國家整體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七成,2005年到2017年,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分別占世界服務出口額和進口額的25%和34.4%。如果發展中國家普遍采用數字技術,到2040年,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份額還將增加約15%。這說明,在世界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服務貿易對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的驅動作用明顯。
例如,為了更好地發展服務貿易,中國在17個省市設立了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同時也設立了3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13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有力推動了產業集聚、引領示范和業態創新。
“不過,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也面臨著很大挑戰。一是總體而言,服務貿易壁壘相對于貨物貿易仍然較高;二是保護主義抬頭也會對服務貿易造成負面影響,近期尤其體現在教育、旅游方面的限制增加,跨境投資活動的減少和伴隨貨物貿易下降對相關生產、運輸、銷售和商貿服務需求的減少。”趙全說,因此,各國應充分認識到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積極措施消除政策壁壘,加強國際合作。
趙全認為,我國服務貿易未來進一步發展存在著諸多優勢。例如,開放型經濟和生產、貿易大國的地位可拉動相關服務貿易的發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較高,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提供大量可用人才;國內服務市場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尤其是人口密集度高、人均收入高、基礎設施好的城市各類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也會創造新的服務貿易機會;經濟結構轉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整體重要性不斷提升,與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增強的趨勢匹配等等。
因此,趙全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增強我國服務出口國際競爭力:一是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實現融合、互惠式的發展;二是推進服務貿易便利化措施,優化監管、簡化程序;三是加強外語、專業技能培訓,打造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四是完善相關監管機制,提升監管能力,采用相關國際標準和通行做法。
“近年來,中國積極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不斷創新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這對服務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宋清輝說,未來,中國應該不斷完善、增強服務貿易的促進平臺功能,緊緊抓住這次服務貿易的浪潮,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