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海峽論壇·海峽兩岸工商合作論壇在廈門召開,“探索兩岸經貿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的主題引起討論和關注!艾F在大陸經濟發展已超過臺灣,兩岸經貿合作的重心不再是大陸經濟怎樣擺脫落后、實現發展,而是兩岸經貿融合發展。對此,我想先從臺灣這二十年經濟發展脈絡說起! 出席海峽論壇的南臺灣產學聯盟理事長汪明生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專訪時說,1987年以后兩岸交往開始增多,這些年大陸在快速發展,臺灣經濟發展慢了下來,臺灣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建設“亞太營運中心”設想也沒有實現,這其中2000年是一個分水嶺,可以看到這一時期臺灣經濟在亞洲四小龍中落后了。
從臺灣人口結構來看,汪明生說,“1998年以前臺灣南北有差別,但差距沒那么大。這二十年臺灣南北差距很大。臺灣新竹以北,人口結構以中產階層、白領為主,和國際接軌。這和南部的人口結構明顯不同。多數臺北人對南部情況不了解,北漂很少再回頭!
汪明生認為,“臺灣南部尤其是高雄近年來的變化對兩岸經貿融合發展來說是很好的機遇,大家要好好努力,讓臺灣南部民眾日子更好過!
南南合作就是汪明生提倡多年正在實踐中的一個設想,重點深化臺灣南部和大陸南方的深圳、廈門等城市的經貿合作!斑@在島內沒有多大阻力,其重點是惠及社會和一般臺胞。”汪明生說,融合發展需要大陸多點包容,多關注軟指標和人的感受,因為人都是感性的!芭e個例子,如果從經濟角度來講,大陸只在北部找得到對接對象,在南部找不到,但南部的發展不能單從經濟角度來衡量。”汪明生說。
“中共十八大以來,大陸宣示的很多對臺政策內容我們都很認同。兩岸經貿融合發展可以多從城市、地區做起,多從民間著手!蓖裘魃J為,這對臺灣的意義就像改革開放一樣,兩岸一起摸索融合發展的路,而且經貿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的議題本身阻力就比較小。
在兩岸經貿融合發展中,赴大陸發展的臺商和臺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次參加海峽論壇,我遇到幾位在大陸發展十多年并站穩腳跟的臺胞!蓖裘魃^察到,“臺青和臺商都是島內較有開創性的一群人,但另外2/3的人安土重遷,不輕易離開臺灣。所以在經貿融合發展過程中,要想辦法多去照顧到這2/3的人。因為融合發展不是少數人的事,要惠及到臺灣多數老百姓!
據了解,在多年參與兩岸經貿交流的基礎上,汪明生曾和一些同行討論出10條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建議,包括推動成立南南城市經貿發展組織、確認高雄城市發展定位、高雄成立有功能的智庫、爭取臺灣參與“一帶一路”的可行方案、建立兩岸可共同通用的社群軟件、設置“南南合作”人才培育中心和打造南南城市五通系統等。
“我期待臺灣民眾進一步調整心態與思維,廣納開放訊息與傾聽大陸聲音,積極參與兩岸經貿合作。同時應該尋求兩岸民間產學合作,積極推動兩岸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探索,共同繁榮海峽國際中轉市場。”汪明生說。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