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從寧波檢驗檢疫局獲悉,2015年該局共檢驗進口服裝559.42萬件,同比增長371%。但與此同時,進口企業對服裝質量的把關略顯松懈,2015年寧波口岸共檢出不合格進口服裝28批次,18488件,其中絕大部分是標識不合格,占到94%,還有部分是纖維成分含量、ph值不合格。
中文標識是消費者識別進口服裝質量和使用方法的“身份證”,《消費者使用說明》規定服裝使用說明必須包含七項內容:制造商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型號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和安全類別。在服裝上明確標注以上內容,才可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在去年被查出的不合格進口服裝中,許多服裝制造商名稱、地址標識不正確,有的產品型號規格和纖維成分標識不全。寧波檢驗檢疫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許多出口商把低性能、低價值的纖維標識為高性能、高價值的纖維,或虛標纖維含量,以提高產品檔次。
隨著進口需求的增加,許多進口商在不了解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下盲目進口,檢驗檢疫部門建議進口商在簽訂貿易合同前,應主動學習和掌握我國有關進口服裝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并就中文標識標簽等質量要素向國外供貨商提出明確要求。消費者選購進口服裝時,要看清楚標識上的相關信息,避免買到不合格商品,必要時可要求商家提供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如果對買到的進口服裝有疑惑,或者發現產品質量問題,也可向檢驗檢疫部門投訴,或到檢驗檢疫部門作進一步檢測。
此外,服裝生產過程中有一系列酸、堿處理:對棉織物的絲光處理是濃堿處理,漂白是弱酸性處理。這使服裝有一定的酸堿度,ph值7代表中性,小于7為酸性,大于7為堿性。“ph值過低或過高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和腐蝕,去年檢查發現一些進口服裝的ph值不合格。”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