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月20日從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獲悉,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針對消費者投訴、舉報集中及質量問題較多的產品,集中組織力量對黃浦、徐匯、楊浦、普陀4個區域27家企業銷售的73個品牌80批次羊絨羊毛服裝進行了監督抽查,13批次產品不合格。
本次檢測項目包括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等共12項。本次不合格項目是纖維含量、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2項。
11批次產品纖維含量不合格
纖維含量反映產品采用原料的成分與含量,是紡織品內在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歷來是消費者選購產品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山羊絨是天然纖維原料,價值較高,錯標纖維含量,容易誤導消費。
2批次產品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不合格
羊絨羊毛產品在生產工藝中需要添加各種助劑,如紡紗油劑、洗滌劑、柔軟劑等,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是羊絨針織品中所含可被二氯甲烷溶劑萃取的成分。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超標,羊絨羊毛會出現異味,手感發黏。
根據抽查結果,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相關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不合格產品,對庫存產品、在售產品進行全面清理,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主動采取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并對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的經營者移送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