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次仁卓嘎成為一名藏毯編織工人,走上學習藏毯編織技術之路。從學徒到專家,從熟悉到熱愛,她與藏毯結下不解之緣。1992年,次仁卓嘎受命擔任城關區地毯廠廠長,此時的地毯廠剛與城關區綜合一廠分家,沒有流動資金,卻背負高達百萬元的債務。作為一廠之主的次仁卓嘎沒有被困難擊敗,她帶領全廠職工,艱苦奮斗,齊心協力,硬是把一個爛攤子改變成了一個先進集體,總收入及職工個人收入增加了20多倍。
次仁卓嘎繼承傳統藏毯業的編織、染色、圖案設計等技術,充分尊重傳統藏毯的文化精髓,為發揚和發展傳統藏毯作出積極探索。她剛主持城關區地毯廠的技術工作時,廠里只有20余種傳統的藏毯圖案種類。在次仁卓嘎參與和創作下,現在城關區地毯廠的圖案種類已有450余種。城關區地毯廠的藏毯具有“質量上乘、圖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等特點,銷售量一直很好,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藏毯要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站穩腳,一定要走科技開發之路,走規模生產之路。次仁卓嘎堅信“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她極其注重企業技術改造工作,近年來,地毯廠購進了梳毛機、捻毛機、平剪機、洗毯機、染色機等國內外先進的設備。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次仁卓嘎從上海、天津以及尼泊爾等地邀請平剪、染色等方面的專家到廠里開展技術培訓,為企業發展奠定了較好的人才基礎。
次仁卓嘎一直希望能創建一所傳統藏毯技術培訓學校,這是她作為藏毯人的夙愿。可喜的是,地毯廠將要搬進新廠區,這為傳統藏毯技術培訓學校的創建提供了條件。如今,為培養更多的藏毯人才、搶救和整理更多的傳統藏毯圖案,次仁卓嘎又開始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