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肅省會蘭州西南160公里的臨夏,歷史上曾是古絲綢之路南側的軍事要沖和茶馬互市、商賈云集之地,是溝通中國內地和西域的重要樞紐之一。手工編織地毯技藝在臨夏已傳承了近千年的歷史,其制作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西北地區獨樹一幟。
今天的臨夏是一個擁有200萬人口的回族自治州,回族、東鄉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0%。走進臨夏當地一家地毯企業的編織車間,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圖案新穎,做工精細,質地柔韌的地毯在工人靈巧雙手的操作下逐漸成型。這家以“興強”為品牌的地毯公司年產值約為八千萬人民幣,其40%的產品用于出口,銷往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
公司董事長馬玉興介紹說,興強的產品展示廳里有幾幅掛毯來自千里之外的伊朗。他解釋說,波斯地毯舉世聞名,伊朗手工地毯編織技藝代表著當今世界的最高水平,把波斯掛毯放在展廳,一方面是便于研究學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與伊朗地毯商開展合作。近年來,興強地毯廠也曾與一些伊朗地毯商取得聯系,并把一些特殊設計的地毯圖樣交給伊朗地毯廠生產。
隨行的伊朗駐中國記者易卜拉欣說,很高興,波斯地毯得到了中國朋友的認可。波斯地毯精美絕倫,但是工期長,價格昂貴。而臨夏地區的地毯編織技術有著產量高,價格便宜,周期短的優點。中伊兩國都擁有悠久的手工編織歷史,兩國手工藝者和行業開展互相學習和借鑒,對雙方來說都意義非凡。
女工在修剪剛織好的地毯
興強地毯廠產品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