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如何能贏得國家科技獎?這項科技創新項目的帶頭人之一蘇州大學盛家墉教授介紹說,蠶絲廢料分解為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后,徹底擺脫了蠶絲傳統的應用理念。這兩種蛋白變成了高檔化妝品和保健品原料,并且還能成為固沙保水的新材料。
把一根電纜分解后,得到的是金屬導體和絕緣表層。如今,湖州一企業按照這個想法,把絲綢企業的蠶絲廢料分解成了真金白銀。
近日,在湖州澳絲特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里,質檢員正忙碌著將產品發送到德國和印度兩家公司。和我們日常見過的絲綢產品不同,這里的蠶絲產品是兩種白色粉末狀的細微顆粒。“即使是蠶絲廢料,也是由外部的絲膠蛋白和內部的絲素蛋白組成,我們就是按照這個原理,通過分離技術把這根蠶絲一分為二了……”公司董事長沈新琦介紹說,蠶絲廢料能變廢為寶關鍵在于蠶絲的分解技術和產業化的推廣。
湖州澳絲特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蘇州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部門合作,經過四年多努力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也正因此,去年他們共同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抽絲剝繭如何能贏得國家科技獎?這項科技創新項目的帶頭人之一蘇州大學盛家墉教授介紹說,蠶絲廢料分解為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后,徹底擺脫了蠶絲傳統的應用理念。這兩種蛋白變成了高檔化妝品和保健品原料,并且還能成為固沙保水的新材料。
盛家墉介紹說,這不僅變廢為寶,更能基本杜絕蠶絲廢料處理中產生的污染問題。
據介紹,傳統方法處理1噸蠶絲廢料將產生3噸廢水。而按照新技術分解后,每噸蠶絲廢料不僅可以節省下3噸水資源,更可以分解出250公斤的絲膠蛋白和500公斤的絲素蛋白。
被分解的蠶絲廢料也是身價飆升。目前,每噸蠶絲廢料的收購價為5.5萬元左右,而每噸絲膠蛋白和絲素蛋白的價格高達30萬元左右。
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自然引來眾人矚目。據了解,獲獎至今不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這項技術就收到了國內多家單位和機構的高價收購意向。對此,沈新琦說,他不會考慮技術轉讓,因為湖州是絲綢之府,他想讓這項技術能在湖州開花結果。因此,他們企業將加大這項技術科技轉化的資金投入,把現在每年對湖州地區絲綢廢料一成左右的深度利用率給有效提高。
對于這個從“廢料堆”里撿回來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國家科學進步獎是我國最高的科技獎項之一,湖州作為重要的蠶絲產區,這項技術為蠶絲深加工和全新應用打開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