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諸暨潔麗雅集團一個秋冬新品發布會,引得全國上千名代理商蜂擁而至。面對鮮花和鎂光燈,潔麗雅集團總裁助理孟立順欣然相告,這是品牌造就了“潔麗雅”的現在和未來。
三年斥資兩億打品牌
“潔麗雅”的前身是諸暨毛巾廠。
“從‘潔麗雅’品牌誕生的第一天起,公司就確立了要把小產品打造成中國毛巾第一品牌的目標。”孟立順說,要在短時間內打響品牌知名度,密集宣傳至關重要。
據記者了解,在2006年,“潔麗雅”集團的總銷售額也就一個億,卻在2006至2008年這三年中,先后投入了兩個億的宣傳資金,通過央視、各省市衛視欄目等媒介對“潔麗雅”加以品牌宣傳,這一被業界認為“自找死路”的奇招,卻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毛巾銷量以年均60%的速度遞增,至2012年,年銷量已突破20個億。
當“潔麗雅”年銷售一個億時,許多大型商場、超市根本進不去,哪怕能勉強進去,進入成本也較大,而現在不少國內知名超市爭著要求“潔麗雅”進入。“如果毛巾品牌沒有‘潔麗雅’的身影,他們會覺得臉上無光,”孟立順這樣笑言。截至目前,“潔麗雅”已經擁有1000個高忠誠度的全國分銷商和50000多家超市的強勢終端網絡。
在創牌之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讓潔麗雅人斬獲頗豐。“潔麗雅”先后取得了“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成為國內毛巾行業率先同時擁有這兩塊金字招牌的龍頭企業。
未來5年投入35億擴大生產規模
沒有品牌就不可能有企業持續的發展,即使產品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如果沒有高科技含量產品的開發,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有些產品哪怕一時會紅火,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潔麗雅”在這方面拿捏得較準。
因為設備好,潔麗雅的產品質量較同行高出一大截。一般毛巾五六萬元一臺的普通劍桿機就可以生產了,但為了區分“潔麗雅”毛巾的與眾不同,公司生產毛巾的設備均是清一色的高檔機器,每臺買價150萬元,在潔麗雅廠房內,這樣的設備一進就是200多臺。
毛巾染整工藝中必須使用的染料助劑,便宜的幾千元一噸,而符合國際環保要求的卻要幾萬元一噸,“潔麗雅”選擇了后者;毛巾的原料棉紗,一律使用上等的一級紗,不準使用其他級別的棉紗,僅此一項,每年的成本一下子又上揚了700萬~800萬元;按部頒標準,每條一等品毛巾的重量,可以按工藝標準的重量上浮3%和下浮4%,但“潔麗雅”卻明確規定,只準做“上浮”,不準做“下浮”。如此一來,每年的成本又得增加300萬~400萬元……很多人當時并不理解“潔麗雅”的做法,事后證明這樣的舉動是正確的。對于產品質量,“潔麗雅”人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光想著賺眼前的錢,要賺以后的錢,要把眼光放遠。
未來5年內,“潔麗雅”用于擴大生產規模的投入將達35個億。在新疆要投25個億、湖北和浙江要追加投資10個億。那時,年生產毛巾將達10億條,年銷售額增加到70億~80億元,“潔麗雅”也將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毛巾生產企業。提及未來發展前景,孟立順這樣表示,以小毛巾闖大市場,是潔麗雅人的初衷;行品牌路,開“百年老店”,是潔麗雅人的夙愿。(天天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