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纖維在生長及加工中受到了張力,纖維中氫鍵網絡發生變形,應變就貯存在纖維中,形成了內貯應變。長期以來,用燒堿絲光改變棉纖維的結構和形態,但作用不明顯,不能達到較完美的定形效果,其原因之一是織物中纖維的不均勻膨化。由于堿液粘度高,水化分子體積大,不易滲入纖維內部,膨化作用首先發生在紗線和織物的表面層,從而阻礙了堿液進一步滲入紗線和織物內部,故其膨化效果不佳。
液氨的膨化和收縮效應的基礎是原纖維內部和原纖維之間氫鍵網絡的斷裂,形成纖維素和膨化劑的復合物,導致早先形成的應力應變的松弛。用液氨處理,由于進入纖維結構的是比較小的氨分子,因此膨化過程迅速,在幾秒鐘內就已基本完成。且前處理條件對反應速度的影響很小,在迅速發生的膨化過程中,纖維的厚度有了增加,紗線和織物收縮,產生縮力,又由于纖維膨化而使之更加互相緊貼,消除了滑移和斷裂的機會。
同時,由于氨與纖維素形成的是氫鍵結合物,在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電子對能和纖維素的羥基反應成N--OH,取代O--HO而形成較好的膨潤性合成物,當去氨時,合成物分解。因此液氨作為整理劑,其膨化能力強而均勻,同時能明顯地改善織物的機械服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