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噴氣織機上開發生產的T/R 70/30 32/23.5 511.5/307 167.5五枚三飛緯面緞紋織物,經后整理后,具有仿毛感強、布身緊密厚實、手感柔滑、彈性好、懸垂性好等特點。其正面(橫貢)平滑細密、柔軟而富有光澤,是用于女性外衣、裙裝等的高檔面料;反面(直貢)織紋清晰,光澤柔和自然,是男性外衣、褲高檔面料。
1 試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噴氣織機上小量生產時,織機效率低(僅有55%~600%),產品質量差(下機一等品率僅有40%~50%)。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織物緊度大(總緊度達到105.5%)、織口游動大,布面風格差,落漿落棉積聚鋼筘處纏結成條,緯向停臺大,百腳疵點多且不易發現等。
2 生產技術措施
2.1 改進漿紗工藝,提高漿紗質量
試生產時,根據紗粗強力高、滌綸含量大的情況,采用以PVA為主(PVA占62%)加少量變性淀粉的漿料配方,使用“中濃、低粘、中壓”的上漿工藝,以期實現重被覆、少滲透、貼伏毛羽的目的。但織造中,由于經向緊度過大(高達113%),經紗問相互擠壓重疊、摩擦劇烈,在鋼筘處落漿落棉大,積聚受熱后粘結成條,既影響織造效率又易損壞鋼筘,同時落漿后,經紗再生毛羽重,阻緯嚴重。
在規模化生產時,調整漿紗工藝,采用降低PVA比例(PVA占52%)、加大變性淀粉用量的漿料配方,使用“高濃、中粘、高壓”的上漿工藝。實現了漿紗干分絞時撕裂毛羽少,被覆與滲透比例合理,漿紗質量優良,使織造中落棉落漿大幅度降低,纏結鋼筘現象得以消除,紗線毛羽也大幅度下降,織造效率明顯提高。改進前后漿紗工藝見表l,漿紗質量對比見表2。
2.2 優化織機工藝,解決織口游動
由于該品種經緯向緊度大(緯向緊度達到58%),織造中打緯阻力大,若織機工藝配置不當,則造成織口游動,既影響織造效率又使布面外觀質量較差。在試制時,采用進口噴氣織機說明書上推薦工藝,使用低后梁、低停經架高度的機后工藝,然而織口游動大,布面不平整,雖然采取加 大上機張力等措施,但收效甚微。通過試驗升高停經架和后梁,使下層經紗張力加大,上層經紗張力減小,有利于打緊緯紗,解決了織口游動問題。
2.3 合理引緯工藝,減少百腳疵點
在小批量生產時,出現問斷性無規律的百腳疵點。在織機上觀察時又不易遇見,值車工查布面時也不易發現。初始分析認為是探緯器不起作用或不夠靈敏,曾更換不同探緯器和設置不同靈敏度,但效果仍不理想。通過對生產機臺長期跟蹤觀察,發現斷緯后所斷緯紗能正常到達探緯器,而織口中缺半幅緯紗或僅在出口側缺少量緯紗。為此采取改變引緯時間,即由原來的90℃~230℃調整為80°~240°。這樣可使引緯氣壓降低,既能使緯紗正常到達不出現緯縮疵點,又能減少吹斷弱捻處緯紗,從而有效地減少了百腳疵布。織造工藝調整后效果對比見表3。
3 結束語
通過技術攻關,采取有效措施,該產品的經向停臺由12.81次/10萬緯降低到6.51次/10萬緯,緯向停臺由45.37次/10萬緯降低到22.14次/10萬緯織造,織造效率由55%~60%上升到85%~90%,產量達到89.8 m/臺•班,下機一等品率由40%~50%上升到95%左右,入庫一等品率達到99%以上。用漿成本下降了10%,實物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受到客戶好評,為廠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