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離輻射,對印染廢水進行輻照深度處理,不僅cod和色度雙下降,污泥產出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二,有效提高了中水回用率。昨天,這一技術通過了相關科技部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將很快投放市場。
有毒有害或難降解工業廢水的處理一直是一個難題,而電離輻射技術是除生化法、化學法等常規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外的一項新技術。目前,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污水處理廠全部使用中低能電子加速器,通過電離輻射技術將有毒有害或難降解物質分解破壞,轉化成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易降解的有機物,再結合常規工藝達到有效治理的要求。
在這些工業廢水中,印染廢水的處置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印染廢水具有有機物濃度高、水量大、色度高、ph值高、水質水量變化大等特點,目前,對印染廢水的處理一般采用以生物法為主的綜合處理工藝。但印染廢水中帶有助劑等含有難降解性的有機物質,導致使用單一的生物處理技術難以達到排放水質標準,且出水水質不穩定。
2009年,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簡稱清華大學核能院)從俄羅斯引進“電子加速器輻射處理工業規模廢水的關鍵技術”項目,并將該項目“落戶”到江蘇達勝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由該公司依托清華大學核能院的頂尖專家,利用自身電子加速器生產龍頭廠家的優勢,將該技術轉化到更廣泛的市場應用領域。昨天,由相關科技部門組織的專家組對該項目進行了驗收。專家組的意見認為,該項目已經具備了投放市場、進行規;茝V的基礎。
記者在該公司輻照車間的監控屏幕上看到,淡黃色的印染廢水像一掛平躺著的瀑布不停“嘩嘩”流過,“瀑布”的上方就是一臺電子加速器,由其產生的電離輻射正對這掛“瀑布”進行輻照深度處理。
“一臺電子加速器每天的廢水處理量能夠達到5000立方米左右!鼻迦A大學核能院博士、副教授何仕均介紹,印染廢水經過輻照深度處理后,不僅能夠有效降解廢水中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而且不產生其它有毒有害的中間產物。該技術已經在吳江區盛澤某印染紡織企業進行了兩年的實驗,最終出水的cod濃度能夠低于100mg/l,污泥量能夠減少三分之二,而且每噸的處理成本低于3元,“最關鍵的是,印染廢水的色度去除率能夠提高14.8%,為提高中水回用率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