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一家亞麻紡織企業采訪時,一位銷售員滿肚子怨氣地對領導抱怨,原因是他們銷售的一批亞麻混紡產品被退了回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他們按產品的實際品質標明了產品的成分,而同樣的混紡產品,一些小企業沒按要求標明產品成分,卻對消費者說是百分之百的亞麻。消費者以此認為正規標注的混紡產品不如別家的好,要求退貨。這家企業領導搖著頭說,那家企業的產品其實不如他們的好,可是他們以次充好糊弄消費者,消費者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賬。他說:“亞麻產品銷售了這么多年,還是有很多消費者不能辨別真偽。而不知亞麻為何物,對亞麻認識不足,歸根結底還是宣傳工作做得不夠。”
宣傳亞麻的力度不夠,消費者的鑒別能力差,導致一些人渾水摸魚。個別企業唯利是圖,看到消費者缺乏對亞麻的辨別能力,便把含麻低、劣質的產品以次充好,拿到市場銷售。這種一錘子買賣不僅僅不利于銷售偽劣者的生意,更損毀了亞麻的聲譽。
亞麻產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在市場上不少見,這讓生產真正亞麻產品的企業背上了黑鍋。這種現象長期存在,屢禁不止,還需要監管部門努力。假冒偽劣不打擊,努力生產,提高品質的企業就受氣。這是關系到消費者權益和守法企業利益的大問題。
筆者在走訪亞麻市場時,還發現有的假冒產品竟掛著地方名牌的幌子,而且還有各種漂亮包裝。甚至在早市、夜市也出現了價格便宜的亞麻產品。這與通常認知上的亞麻“高大上”形象不符。如果亞麻產品真的“淪落”到了早市、夜市攤上,那是它的悲哀了,亞麻高端紡織品的品牌形象恐怕也樹不起來了。那些蒙在鼓里的消費者也應該想想,這些早市、夜市上的,會是真的亞麻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廣大消費者作為“水”,企業作為“舟”,兩者的關系顯而易見。對于亞麻產品而言,消費者認可了,產品被追捧,企業才有出路;反之,就會被市場的海洋淹沒,被消費者拋棄。亞麻這種好產品,生產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應該做好產品的宣傳,使良幣發光,為人所知,舟才能開啟航行;而監管部門保駕護航,主動驅逐劣幣,良心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中順風順水。同時,奉勸那些生產假冒劣質亞麻產品的企業和商家,那種違法的一錘子買賣可是做不得的,千萬別再做損人又害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