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9月15日訊 這兩天,位于吳江市平望鎮梅堰社區的中鱸科技新廠區內,1.1萬平方米的廠房正在火熱建設中,預計9月底將完成廠房建造,10月份進行設備安裝,11月份可正式投產。
今年,江蘇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看準行情,大手筆投入6.25億元,主要用于老廠房改造、購置8萬噸熔體直紡設備、建造新廠房、首期添置20臺加彈機等項目。屆時,公司生產的功能性PTT記憶纖維將由目前的每年8000噸產能提升到每年2萬噸,熔體直紡年產能達到8萬噸。
江蘇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盛虹集團全資的高新技術企業。2007年3月,由盛虹收購一家企業后成立。由于原來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滌綸短絲,產品在當前市場已少有盈利空間,因此,中鱸公司收購后,重新購置先進設備,以生產高端產品。當年9月,公司在大量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瞄準PTT記憶纖維項目,與德國巴瑪格公司共同研究,根據產品的功能,設計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PTT專用紡絲生產設備。
去年7月,設備投資達4000多萬元、年產8000噸記憶絲的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由于設備科技含量高,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好,50D36黑(白)絲、75D72黑絲等新產品都擁有較高的附加值,在市場上能比同類產品每噸多賣2000元至3000元。產品主要銷往盛澤、紹興、福建等地。今年2月份以來,中鱸記憶絲產品銷售更是一路上揚,可謂產銷兩旺,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客戶都是等著要貨。正是在這樣的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公司決定再增加4條生產線,使年產能達到2萬噸。
據了解,PTT纖維染色后色彩亮麗,還具有優良的彈性回復性,它容易定型,具有“形態記憶”功能,即洗滌后保持原有風格,免燙、穿著挺括,易于打理,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記憶絲屬于新型紡織材料,雖然早在2006年就有企業生產記憶絲,但由于下游紡織、印染企業技術沒有成熟,成品質量不盡如人意。去年起,隨著記憶面料產業鏈的逐步成熟,織造、印染技術水平提升很快,越來越多技術過關的下游織造企業開始涉足記憶面料,記憶絲的前景也一路看好。
中鱸科技注重科技創新,他們的PTT紡織纖維項目―――新型差別化化纖形狀記憶絲(PTT絲)技術改造被列入2009年省重點工業技術改造項目,獲得了江蘇省重點技改項目獎勵金90萬元。公司與北京服裝學院共同合作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中。
作為國內記憶絲尖端產品的生產商,中鱸科技擔當起第一發起人,承擔了記憶絲FDY、DTY、POY行業標準的制定,目前,此項標準已完成草案,預計明年初經正式批準后執行。
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小衛表示,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高起點定位,決定走高新技術之路,努力把PTT記憶絲做成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全力打造差異化纖產品的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