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轉杯紡紗機大都是從東歐捷克及原蘇聯購置的排氣式轉杯紡紗機,很落后,自動化程度低,速度低(3萬轉/分~5萬轉/分)紡紗支數低(6~12英支),質量差。一般作為加工低支紗或廢紡用。這算我國的第一代轉杯紡紗機。
現在我國已有一些紡機廠在吸取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的基礎上研制開發出了國產轉杯紡紗機,基本上擺脫了老式的轉杯紡紗機的模式。目前國產半自動轉杯紡機的轉杯速度在7萬轉/分鐘~9萬轉/分鐘左右,最高可開到12萬轉/分鐘,用這種半自動轉杯紗機最高能生產30英支以下轉杯紗,技術發展有了較大提高。
我國除了經緯紡機廠外,還有浙江泰坦紡機、日發紡機、四川川江紡機公司、山西滬晉紡機、晉中紡機等在研制開發新型的轉杯紡紗機,但轉杯速度最高只能開到12萬轉/分鐘,雖然機上已配有電子清紗與上蠟等裝置,但仍屬半自動型轉杯紡紗機。這應該是我國的第二代轉杯紡紗機。
國外高檔半自動轉杯紡紗機,如瑞士立達BT系列轉杯紡紗機屬經濟型。BT923型半自動轉杯紡紗機,具有車速高、紡紗質量好、產品品種適應性強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性價比,車速在11萬轉/分鐘。德國歐瑞康-賜來福的BD416半自動機轉杯紡紗機也有很好的性價比,很適合我國及第三世界國家應用。
我國在發展全自動轉杯紡紗機的同時要重視高檔半自動轉杯紡紗機的發展。多年來,我國也從國外引進了一些半自動及全自動的轉杯紡紗機,經過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對引進的半自動及全自動轉杯紡紗機的認識與管理經驗,另一方面應用過程也是消化吸收的過程,這為研發我國的轉杯紡紗機做了理論及技術準備。
我國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規定,要在5~10年內把我國從世界紡織大國發展成世界紡織強國。主要體現在紡織生產的短流程、高速度、高產量、高質量、高度自動化、連續化、模塊化、生產管理高科技化、用工少、減排降耗等方面,發展高檔轉杯紡就是要遵循以上目標和原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可應用高檔轉杯紡紗機加工低級棉生產優質紗;另一方面可與精梳環錠紗配套用長絨棉的精梳落棉生產優質棉紗,實現綜合利用原棉的目的。高檔全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轉杯紡紗機算是我國的第三代轉杯紡紗機了。
發展高檔轉杯紡紗機要與發展精梳環錠紡配套同步,建立短流程轉杯紡生產線是紡紗廠減少用工、降耗減排的好途徑。但目前我國有一些大型紡紗廠(20萬環錠及以上)全部生產精梳紗,工廠卻沒有一臺轉杯紡紗機,紡高支精梳紗的長絨棉精梳落棉全部賣出或降支使用。長絨棉是珍貴的原棉,這樣做是對珍貴原棉的浪費。國外發達國家為了進一步提高精梳紗的質量,提高精梳紗的價值并節約長絨棉,特意將精梳落棉量加大到21%及以上,用這些落棉在轉杯紡紗機上生產一定支數的轉杯紗不僅有經濟收益,而且也是節約用棉的好方法。這表明我國轉杯紡的發展還有很大潛力待挖。
我國在發展高性能的轉杯紡紗機時,要把研制開發高性能的紡紗器放在首位,盡早生產出國產高性能紡紗器。我國在發展高科技的轉杯紡紗機時,應重點增加生產中、細支高檔針織、機織面料用紗為主的高檔轉杯紡紗機,要使我國轉杯紡紗的發展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必須把研制開發高性能的紡紗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