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非織造技術在非織造行業中的發展一直比較穩定,但管狀濕法非織造產品結構形狀的有限性導致其使用領域十分有限,因此近年國內與國外對濕法非織造材料也沒有突破性的研究。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商品的實用需求日益增長,更加注重其功能性和個性化,管狀濕法非織造產品研究的局限性反而表明著它的潛在趨勢和發展空間。
管狀濕法非織造材料可適應長度一般在20mm以下的無法紡紗的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特種木漿粕等,不僅可以作為化學纖維的補充,而且還可以作為粘合劑的輔助手段,得到相應特性。纖維在水中分散均勻,雜亂排列,三維分布。目前,管狀非織造材料的研究是針對濕法非織造產品的一個最新的研究,使用濕法成網技術生產出不同于傳統產品形狀的管狀的非織造產品,結構形狀的改變而得到其性能的變化,從而拓展濕法非織造產品的應用領域。
管狀非織造材料應用最成功的是帝國理工學院開發的木漿管狀濕法非織造導電材料PEMFC。木漿管狀濕法非織造導電材料PEMFC通常是選用或添加導電纖維和粉末抄造而成,可以用作燃料電池的電極材料、發熱材料和電磁波屏蔽材料等。能源和環境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兩大戰略主題,清潔高效的可再生替代能源的開發利用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通信基站備用電源是重中之重,而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的核心成員就是PEMFC材料。PEMFC材料用碳紙是以100%木漿纖維抄造成原紙,經浸漬樹脂、熱壓、高溫碳化與石墨化制成。該電極材料具有均勻而致密的多孔結構、優異的透氣性、高的電子傳導能力、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采用了PEMFC多孔擴散層的電極材料在電極中起支撐催化劑層和穩定電極結構的作用,還具備為電極反應提供氣體通道、 電子通道和排水通道等多種功能。
然而,目前國內燃料電池用木漿管狀濕法非織造材料技術還處于開發應用階段。起步晚的主要原因是該項技術一次性投入大,工藝流程復雜,對原材料及成品的輸送和存放,操作、質量控制要求較高;而且配套工程要求高,淺度環境污染不可避免,生產過程需消耗大量的水電氣等,白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也不可缺少,投資多回報慢,企業感覺壓力大。因此,目前國內使用的碳紙主要是進口日本Toray、德國SGL和加拿大Ballard的產品,價格十分昂貴。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造紙研究所)已經掌握了木漿纖維機械抄造的技術,并已經嘗試小批量生產。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 100%木漿纖維機械抄造技術生產的木漿濕法非織造材料在導電、抗靜電與抗電磁波等功能方面遠比以往碳纖維與木漿等抄造而成的紙強得多,公司已經供給國外客商用于加熱、抗靜電與抗電磁波等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