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風雨兼程,一甲子銀絲做筆。60載傳承創新,幾代白鷺人上下求索。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國營新鄉化學纖維廠)誕生于國家和民族百廢待興之際,成長于國家和民族奮斗之中,發展壯大于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60年來的砥礪奮進,白鷺集團書寫了一部中國再生纖維素纖維的“逐夢傳奇”。
織夢:
風雨兼程,不辱使命
新中國成立初期,地少人多,“糧棉爭地”一直是影響國民經濟的一個主要因素,但當時我國化纖工業基本是一項空白。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化纖工業,在逐漸恢復安東化纖廠(后來的丹東化纖)和上海安樂人造絲廠(后為上海化纖四廠)生產后,還堅持依靠自身力量,自己設計、施工、建設一批化學纖維工廠,新鄉化學纖維廠便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4個骨干化纖生產企業之一。
1960年9月26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建廠。9月29日,紡織工業部將國家計委批準河南新鄉人造纖維廠設計任務書主送和抄送各有關單位,并要求抓緊籌建,安排施工。白鷺集團的開拓者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義無返顧地踏上了創業之路。
籌建初期,新鄉化學纖維廠原設計是一個從生產紡織原料到生產紡織成品的大型聯合企業,但由于當時國家經濟極度困難,只建設了化纖原料生產這一部分,建廠工作要求高、任務重,其中還受到了自然災害等影響,直到1964年才成功試生產,年生產能力長絲2000噸、短纖維3400噸,打破了外國專家認為“中國靠自己建設化纖廠,20年也搞不起來”的謬論。
追夢:
不忘初心,一甲子薪火相傳
改革開放后,白鷺集團靠著“闖”勁,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為國家做貢獻。1985年,在“三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干,抽出一個人搞擴建”的思想帶動下,開始建設第二長絲車間,白鷺人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邊抓生產,一邊搞擴建,保質保量、按工期完成了建設任務,走出了一條靠企業內部挖潛搞擴建的成功之路,而且創下了全國同行業同規模擴建項目的最高水平。1988年底第二長絲車間續建工程也投入了生產。如今,該車間已成為白鷺集團重要的出口基地。
上世紀90年代,白鷺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義無返顧地走上了改革之路。1993年,由新鄉化學纖維廠發起成立了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新鄉化纖”7500萬A股股票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河南省新鄉市首家上市企業,開啟了資本市場融資的新篇章。1997年,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實現了由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轉變。
白鷺集團堅持在建一批、籌建一批、預測一批,按照接二連三上項目的發展思路,不但年年都有新項目,而且建一個成一個,良好的經濟效益很快便得到顯現。
1997年,紡織行業進入歷史最困難時期,為擺脫困境,白鷺集團委派相關技術人員到意大利、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的多家企業考察連續紡再生纖維素長絲生產設備。1998年10月,連續紡再生纖維素長絲項目破土動工,1999年5月份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員工面對意大利語的設備安裝說明書,靠著邊查字典邊看圖紙邊研究安裝方案,僅用3個月時間,就把從意大利運輸過來的設備全部安裝完畢,這讓意大利SNIA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感到難以置信,因為印度企業購入的12臺紡絲機整整安裝了一年半還沒完成。當SNIA公司負責人來到白鷺集團送配件時,看到安裝到位而整齊的設備時,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贊到:“中國人了不起!”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白鷺集團連續紡再生纖維素長絲車間于1999年12月成功投產,成為當時我國建成規模最大的連續紡生產線。隨后,白鷺集團將連續紡設備由原來的純進口逐漸實現國產化,通過設備創新升級使得一批新技術、新工藝得到推廣運用,促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直到如今,白鷺集團連續紡再生纖維素長絲生產能力仍居世界前列。
1994年12月,白鷺集團在北京投資興建了北京白鷺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現為北京雙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2004年,“雙鷺藥業”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白鷺集團也成為新鄉市唯一一家自己培育出兩家上市公司的企業。
2003年,白鷺集團在新鄉小店工業園區征地2600畝建設第二生產基地,拉開了“二次創業、跨越發展、再創輝煌”的序幕。這為白鷺集團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樣也在白鷺集團發展史上寫下了更為精彩、更為輝煌而且富有創意的一筆。
筑夢:
思變求新,將主業做大做強
白鷺集團60年的風雨歷程,書寫了一部自強不息和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提高的奮斗史。白鷺集團歷經60年的發展從不抱殘守缺,敢于壯士斷腕,果斷關停淘汰一批落后的產能,退出再生纖維素短纖市場,深度整合資源,將目光對準技術含量更高、市場前景更好的長絲和氨綸。
2003年,白鷺集團涉足氨綸領域,是國內較早進入該領域的企業之一。隨著氨綸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需求量不斷增加,2014年開始,白鷺集團加大了對氨綸的投資力度,重點生產市場需求高的超細旦氨綸產品,致力于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氨綸企業,多項全球首創氨綸生產線在白鷺集團投產。2019年4月,白鷺集團氨綸總產能達到12萬噸,成為國內單體氨綸產能最大、生產技術和裝備最先進的生產企業。
2020年5月9日,白鷺集團年產2萬噸再生纖維素長絲項目投產,再生纖維素長絲總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該項目采用目前國內最為節能環保的集約化再生纖維素制造工藝和酸浴工藝技術,制膠工藝屬國內外纖維素長絲行業首家使用,節能效果十分顯著。設備采用自主研發并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紡絲機,紡絲速度高,屬目前國內外最先進成熟的紡絲設備,用于細旦長絲生產,能更好地滿足高端客戶需求,鞏固了行業地位。同時,白鷺集團新型高速絡筒機的應用使半連續紡長絲更具生命力。隨著產業鏈的延伸發展,高端機織和針織面料、高檔倍捻紗線及冷轉移印染項目相繼投產,得到了客戶的充分認可。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白鷺集團以長絲、氨綸為主導、延伸產業為支撐的“一體三翼”格局初步形成,進一步提升了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
逐夢:
相約百年,實現紡織強國夢
60年來,白鷺集團始終專注主業,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年生產能力由建廠初期的5400噸,發展到22萬噸,成為再生纖維素長絲產能全球領先、氨綸單產全國第一的企業,產品遠銷德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份額超過40%。國有資產從6192萬元,增長到總資產過百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白鷺集團多年躋身河南省百強,先后榮獲“全國環保先進單位”、“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就業先進單位”、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最具社會責任先進企業、“中國化纖行業智能制造優秀企業”、“中國化纖行業綠色制造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白鷺”牌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白鷺集團成功編織由纖維向時尚轉變的一個又一個發展傳奇。
60年,歲月如歌,一甲子,滄桑砥礪。
新一代的白鷺人接過白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接力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立足新時代,瞄準新定位,秉承建企初期全產業發展的初心,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按照“做強纖維研發和生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的企業發展思路,主業方面繼續向著實現“20萬噸長絲、30萬噸氨綸”的發展目標大步邁進;延伸產業方面將進一步向高檔面料、高端印染等關聯項目產業延伸,實現白鷺集團全產業鏈發展,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為新鄉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為實現紡織強國夢貢獻白鷺力量和白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