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尤其在紡織品領域,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正向激勵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轉型路上,向“新”、向“綠”而行。
8月28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紡聯環資委”)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時尚蘊變 共創未來”——新鄉“白鷺”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中國紡聯環資委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舊衣零拋棄”——城市項目酒店廢舊布草循環再造倡議同步啟動。
紡織業綠色發展蔚然成風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已成為紡織行業新的歷史使命。”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紡聯”)副會長端小平表示,2021年,中國紡聯發布了《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明確紡織行業新定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2022年,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推動化纖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8月27日,中國紡聯正式發布《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再次明確綠色發展是行業未來的重中之重的任務。
端小平強調,推動行業綠色發展需要系統推進、久久為功,產業結構高端化、原料來源可持續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產業鏈價值鏈協同化、能源結構低碳化是推進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需要系統推進。
“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利用對于資源節約、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有效補充我國紡織工業原料供應、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措施!惫ば挪肯M品工業司副處長縱瑞龍表示。
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生產者和消費者循環利用意識明顯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徑不斷擴展,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30%,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300萬噸。
縱瑞龍表示,當前,棉紡化纖企業在生產環節產生的廢紡的循環利用率在80%以上,但循環利用率僅一成左右。制約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因素貫穿著生產、消費、回收和再生的各個環節。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相關各方面要協同發力、共同推進。
中國紡聯產業部主任華珊認為,對于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的理解,首先是要有綠色纖維的供應和創新,并形成可循環閉環。起點要從設計開始,同時要對消費者進行導入,從消費者層面構建綠色消費的概念。此外,還要形成再利用體系,涉及標準、信息化系統、關鍵技術,各個環節都要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在“互聯網+ ”的加持下,讓循環利用體系更加完善。
離子液纖維開啟綠色革命
“黨的二十大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綠色低碳是必由之路!毙锣l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在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當前,紡織原料領域的科技創新正推動著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白鷺化纖始終秉持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共創共贏的理念,借助企業資源、科研單位、戰略合作伙伴等多方優勢,建立協同創新聯盟,在紡織新材料領域,致力于綠色低碳、循環、時尚等方面開展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公司與西安大學合作,采用DT綠色復合溶劑進行廢舊棉制紡織品循環利用的連續生產,取得了成功,實現了廢舊布草循環再生變廢為寶,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又找到了新路徑;與中科院工程所合作研發出離子液纖維,并發現菌草纖維可以草代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效解決我國原料短板,將對纖維素行業帶來全新革命。
邵長金介紹,目前,新鄉白鷺的漿粕制作工藝和離子液體法制作菌草纖維的方法均以被授權專利。同時,也同步在很多國家進行專利的申報,打通了從一棵草到一件衣服的全流程環節。生產的菌草纖維不但具備棉木纖維同等的優良品質,還具有優異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也為白鷺化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邵長金表示,新鄉白鷺將進一步開放合作,堅持需求導向與消費引領的技術創新,強化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堅持將內需市場作為戰略基點,加快技術向產品轉化,將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企業創新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共創共贏,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培育產業鏈創新的新優勢。
“目前,白鷺新材料研究院已陸續攻克了菌草制漿、紡絲等多個科研難題,掌握了從一棵草到一根絲的全套工業技術。”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謝躍亭在介紹新鄉化纖推動纖維素纖維再造新技術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時談到,目前,新鄉化纖和中國工程院合作研發的離子液體法的纖維素纖維已經建成了百噸的示范線,到明年上半年,公司將建成世界上首臺離子液體法的纖維素纖維生產線。
協同創新共促循環經濟
“衣食住行 ”關乎民生。隨著人民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問題也隨之日益突顯。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咖 ”們,圍繞“推動可持續時尚產業轉型,時尚產業路徑探索與實踐 ”同臺對話,暢所欲言,為推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獻智獻策。
保護自然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找到基于自然的方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上海區域項目主任任文偉介紹了IUCN提出的NbS(Nature based Solutions)的定義及案例指南。Nbs是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自然的和被改變的生態系統的行動,能有效和適應地應對社會挑戰,同時提供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收益。與中國的“道法自然”同源,所以它是基于自然、源于自然、感于自然。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紡織產業結合起來,使它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或者保護理念上,真正在產業中實踐,不僅實現了自然保護,也創造了新的價值和利潤,未來可以出臺紡織行業的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紡聯環資委資源綜合利用業務主管王琳分享了由中國紡聯環資委牽頭的酒店廢舊布草循環利用的產業試點過程和成果。她表示,希望通過該項目的試點,真正形成廢舊紡織品資源綜合利用的規;嵘Qh經濟從來不是產業自己的事,一定是跨產業、跨價值鏈的合作,只有產業協同,并形成完整的循環體系和閉環,才能建立起對各方都有利的模式。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談到,落實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主要有三條途徑。第一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第二是恢復、修復已經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第三是發展生物基產業。
中國紡聯原副會長孫淮濱表示,菌草纖維轉化、蘆竹纖維轉化有利于穩定木漿原料的供給。建立健全菌草纖維產業鏈條,讓菌草纖維能夠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一種新纖維和纖維品牌。
結合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的幾條技術路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專務理事兼科技環保部主任張永杰也為紡織行業提供了相關思路。他表示,碳中和不是一個行業或者一個產業實現碳中和,而是需要跨產業之間聯合實現。
“菌草作為新型的健康原料,正在改變原料受制于人的窘境!毙锣l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張家啟表示,作為生產端,新鄉白鷺要通過工藝創新去改善,進一步降低成本。希望行業共同發力,將菌草纖維更快、更廣地推向市場。
推動可持續時尚產業轉型需要各方協同,助力行業找到符合經濟性,系統性的整體解決方案,共創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紡聯產業部副主任程晧建議,從工藝、原材料源頭把控生產過程中如何減碳、用好綠色能源、減少污水的產生,并以此作為著重考量的標準。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循環時尚項目經理曹子靖認為,循環經濟應該由設計作為驅動力,由三條原則組成。第一是消除廢棄物和污染;第二是循環產品和材料;第三是促進自然再生。
“H&M也是全球最早發布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時尚品牌之一。為此,我們很早就制定了非常清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和目標!盚&M合作伙伴關系及公共事務副總裁徐睆介紹,到2030年,計劃碳排放可以降低56%。同時,集團自運營以及供應鏈要達到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
Stella McCartney亞太區市場傳訊&客戶關系管理總監邵惠賢介紹,品牌創立初衷是完全不使用任何動物皮草,20多年來,品牌不斷地通過自己的科研和投入去尋找新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如研發菌絲皮革纖維,運用回收的葡萄籽廢料和廢棄蘋果皮制成包等。
會上,中國紡聯環資委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舊衣零拋棄”——城市項目酒店廢舊布草循環再造倡議同步啟動。中國紡聯環資委聯合錦江酒店集團旗下七天酒店、錦江之星&白玉蘭品牌,以及項目聯合體單位——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工業信息化部電子五所(中國賽寶實驗室),向酒店行業及全社會發出倡議,參與“舊衣零拋棄”——城市項目酒店廢舊布草回收與循環再造計劃,以引導促進廢舊布草實現循環經濟意義上的零廢棄。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新鄉化纖攜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及科研院所“以草代木”開辟了纖維素纖維原料的新途徑,對提高產業鏈的安全和韌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也為推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壯大貢獻了“白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