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太倉法院裁定受理了江蘇明輝化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
時隔一年,一則“拍賣公告”意味著這家具有25萬噸產能、世界一流設備的“聚酯龍頭”將被正式拍賣!
據了解,明輝化纖一期工程年產25萬噸差別化、功能性POY纖維,由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設計安裝,總投資20億元,注冊資本4.2億元,于2010年10月開工建設,聚酯聚合采用北京中紡院的成熟工藝技術,20條紡絲線全部進口德國高端技術設備,實現了世界一流的高端技術裝備。
明輝化纖的瘋狂投資并未趕上好時候,雖然2009年~2011年聚酯行業一度出現暴利行情,然而,明輝的聚酯產品2012年以后才投入市場,正好處于聚酯行情下行之時,并未享受到聚酯紅利。
據有關人士分析,明輝化纖破產原因主要在于貸款過多,2012年~2015年間陸續從銀行貸款20億,負債過高,加之POY產品進入微利時代,終于導致資金鏈斷裂。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80%的企業倒閉都緣于資金鏈斷裂!
破產內因:10家企業終難擰成一股繩
明輝化纖由蘇州明軍化纖織造有限公司等10家化纖企業共同投資設立,項目總投資45億元。
入股明輝化纖的10位股東均為化纖加彈行業資深企業家,他們在化纖加彈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經營經驗,他們意識到,太倉的化纖加彈行業經過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到了重新“洗牌”整合的關鍵時刻,要在新的高度上再取佳績,必須強強聯手,合作抱團,打造更大的創業平臺,基于這種共識,10位企業家走到了一起,共同決定向上延伸化纖加彈產業鏈,籌建加彈的前道“噴絲”項目。
應該說,這10位企業家“抱團”的想法是正確的,只是“找對了方向,走錯了地方”——要讓10個人目標一致、利益分清,絕對是難上又難。更何況,這10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化纖廠,協調經營難度之大可顯而知!
誰將是有力競爭者?POY供需格局又將掀起多大“風浪”?
今年以來,聚酯行業龍頭企業“接盤”破產企業的消息頻頻傳出:從恒逸收購紅劍、龍騰,再到傳聞天圣收購南方……另外,近年來新投產的聚酯產能也基本出自于桐昆、新鳳鳴、恒逸、榮盛等幾位聚酯大佬之手。
從行業格局來看,聚酯行業的產能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升。而此次明輝的接盤者會否依然是聚酯大佬呢?如果成真,又會對POY行業產生多大影響呢?
據統計,截至2016年,全國熔體直紡POY產能大約在1500萬噸附近,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而其中,榮盛等一批熔體紡工廠生產的POY基本以內部消化為主,約占POY總產能的1/3。
再加上部分裝置處于關停狀態,以及裝置檢修因素影響,熔體紡工廠實際對外供應的POY總產量約在800萬噸/年左右。按此計算,如果明輝化纖復產,其產量約占總產量的3%左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OY本身是一個產能高度集中的產品。
截至2016年,熔體紡工廠POY實際供應量中,POY4+2成員合計占比已經高達64%,可見,目前POY產能已經高度集中,這也是近年來“4+2會議”屢屢影響POY價格走勢的原因之一。
綜上,如果此次明輝化纖由“POY4+2”成員接手,無疑將繼續提升POY的產能集中度,而即使此次拍賣“花落旁人”,也并不會對POY的整體格局產生太大的影響。最終結果,讓我們靜待20多天后的拍賣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