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網購衣服的人,應該不會對BONO品牌陌生,這個高端商務男裝在網上銷量相當不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推出一年多,就獲得了上千萬元的銷售業績,與實體門店平分秋色。但大部分消費者可能不知道,數千元一套西裝的高檔服裝品牌,其實是報喜鳥集團旗下的新品牌。
報喜鳥進軍網購市場,看準的是服裝網購市場的發展前景。根據正望咨詢相關報告顯示,2008年在該咨詢公司調查的21個城市中,網上服裝銷量達172億元,占全部網購金額的四分之一,是網購人數最多、金額最高的商品類別。它們或依托淘寶等平臺,或自建電子商城,在網上叫賣自己的商品。
不過,傳統服裝品牌轉戰電子商務并非易事,原本成熟的線下銷售渠道優勢,如今卻成了發展網上市場的制約因素。一旦將商品搬上網絡,全新的銷售渠道勢必挑戰傳統模式,沒有地域限制、價格更低廉的網購市場,會搶走線下代理商的大批消費者,演變成“門店試衣、網店下單”。知名企業雅戈爾集團在試圖推廣電子商務時,便受到各地代理商一致反對,致使雅戈爾品牌進行網售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利益?相比之下,報喜鳥采取了一種曲線解決方法,即通過新創品牌發展電子商務。該集團在上海成立了獨立的BONO服飾有限公司,除了銷售制服類定制,還在網上開起商城,銷售BONO品牌的商務男裝。
為了避免沖突,這個新品牌的設計、定位、生產、銷售,均與傳統的報喜鳥品牌進行區分。BONO服裝有限公司零售和電子商務總經理高峰介紹,這個品牌定位在25至35歲的一線城市消費者,與報喜鳥在二、三線城市中年人的定位完全錯開。同時,服裝設計、面料、生產線完全控制在公司手中,保證品質,售價上千,與物美價廉的PPG 和VANCL形成對比。
現在,這個比報喜鳥晚出現6年的品牌,已經擁有與其不相上下的業績,成為報喜鳥集團成功踏入電子商務的穩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