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柯橋區眾多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等被列入需要依法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名單。屆時,這些企業將依法按時、如實披露環境信息,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以往,企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傷害”情況如何,公眾毫不知情。將企業違法違規碳排放、環境污染等信息公之于眾,打通了生態環境治理責任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企業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重視度和責任感,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一直以來,各地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藍天保衛戰,持續吹響“五水共治”集結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但現存高能耗、高排放企業仍不在少數,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將企業環境管理、污染物產生和治理與排放、碳排放、生態環境應急、生態環境違法等關鍵環境信息“曬”在陽光下,能夠實現有效監管,進而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共同建設和守護一個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綠色家園。
然而,每一則環境信息都有著非常細致的要求,如在污染物產生和治理與排放上,包含水和大氣污染、有毒有害物質、噪聲等排放,揚塵污染,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產生、貯存、流向和利用處置等眾多繁雜信息,必須一目了然,讓普通民眾看得懂。可打造生態環保“紅黑榜”,細化周排名、月通報、年考核等機制,嚴格落實環境治理各項措施。對“紅榜”企業,應落實更多激勵政策、配套措施,在金融支持上予以傾斜,推動黑榜企業向紅榜企業看齊。
數字化手段的引入,能夠提高效率,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全時段、無縫隙、高效化對接,為污染物監測預警插上科技的翅膀。可運用走航車、無人機等“黑科技”,進一步提升精準化、精細化監管水平,讓污染物監測更加靈活、高效、安全。要從“數智治氣”“數智無廢”“數智環保碼”等智能化子場景著手,致力建設“數智藍網”生態環境治理“最強大腦”,努力提升生態環境整體“智治”水平。
向公眾披露企業環境信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期待廣大企業增強守護環境的行動自覺,堅持把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化節能減排,促進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原料、能源、制造到循環回收等領域的技術革新,實現廢氣、廢水污染物達標排放,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