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練強勢產業 鍛造完美協會
杜鈺洲、蔣衡杰談中國服裝及服裝協會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服裝業的產業精英們在6月26~27日齊齊會聚福建石獅,除了按慣例召開中國服裝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和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之外,重要的是,研討中國服裝企業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和環境中提升產業,釋放壓力,從而使業界對新形勢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2005作為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的第一年,風云際會,貿易活躍,摩擦不斷,高度吸引世人眼球,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服裝行業新的戰略機遇期,此次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工作會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意義格外重要。會上,杜鈺洲會長和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就當前配額取消、尤其是歐美特別保障措施啟動后,我國服裝行業以及服裝協會所面臨形勢和任務做了全面深刻的闡述。
新的戰略機遇期特點突出
今年是后配額時期的第一年,也是后過渡期的第一年,中國紡織服裝業要正確的面對這個時期。面對戰略機遇期,企業要通過實行名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
今年以來,中國服裝業在國際市場上遇到了新的貿易矛盾和摩擦,從一季度以來所面臨的形式可以看出,新的戰略機遇期的特點非常突出。
首先,國際競爭與貿易保護主義更為激烈。由于取消配額,世界紡織品服裝向自由貿易回歸的進程加大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比較優勢的釋放,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力不但讓發達國家,也讓發展中國家感到壓力。但現在的國際競爭是產品技術的競爭和品牌的競爭,而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也會在配額取消后,利用各種新的形式延續它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都促使我國的紡織服裝業不能繼續僅僅停留在依靠數量和價格的競爭上。
其次,我國國內工業化進程加快,面對的問題相應突出。中國工業化進程面對著科學的發展觀所提到的五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紡織服裝行業內同樣存在,即經濟與社會協調、工業與農業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區域的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協調,這都需要在行業的發展中得到解決。如果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繼續僅僅在數量上爭取空間,即使形成了數量優勢,也將面對著能源、水源等各方面的壓力,行業將存在成本提高和對外開放的水平等各方面的問題,使企業的“走出去”更為不易。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現在產品的“走出去”多數都是依靠貼牌加工,品牌走出去的很少,這是我國國內工業化進程所面對的課題。
第三個特點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內部提升的壓力增大,F在原料漲價,能源短缺使行業內開工不足,依靠壓價來競爭的路子將越走越窄。
積極而冷靜地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期
對于以上這些問題在今年都凸顯出來的問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不能消極悲觀,但要冷靜的面對,不能簡單的認為后配額時代就可以自由發展,自由貿易不等于自由發展,制約因素也將加大。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的比較優勢的釋放受到了限制,F在看來,在后配額時代中國服裝業遭受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和阻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種限制和阻力不是短期的,我們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從大的方面說,中國經濟的和平崛起是在改革開放和融入全球化下取得的。但是世界市場在已經被原來的富國瓜分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將不可避免的面對貿易的摩擦,我國的制造已經擠入了這個被瓜分的市場,但是中國的技術和品牌要擠進去很難。中國的紡織品服裝較早擠入國際市場并占有份額,所以面臨的摩擦也最為突出。而且發達國家從其自身利益考慮,也勢必會阻擋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入,貿易摩擦必然會產生,這就要求我們要提高對外貿易的競爭力,而不能簡單的依靠比較優勢,并且要對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要有長期的準備。
另外的不利因素,就是我國在入世條款中,發達國家掌握了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實施特別保障措施的權利。而這一條文的主動權在進口國手中,歐美發達國家認為我國服裝紡織行業可能對其構成威脅時,就可以提出特別保障措施以限制我國出口產品的增長量。但是目前來看,是否構成威脅還無法界定,這就更使我國在貿易摩擦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所以,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延續,中國服裝企業要加大結構調整,改變增長方式,要有走出國門的決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本領和水平,在價值量上擴大空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大對紡織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加大對產業升級、增長方式改變上的政策支持,幫助我們的行業提高競爭力。在加快產業調整、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國際化道路方面,中國服裝協會在2004年工作中向全行業做了動員,行業取得了明顯進步。
加快產業調整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行業還是應該繼續堅持以名牌戰略為標志的產業提升,走名牌戰略之路?吭瓌摷夹g和品牌加強國際競爭力;以市場為主,增強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適應性,實現跨國配置資源,培養一流的設計、經營人才;要走信息化的道路,利用信息化降低成本,力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位置;要促進上下游的溝通,建立信息平臺、注重開發研究、質量檢測與培訓。
另外,中國服裝企業要爭取走出去,在創新上要堅持原創品牌,經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不是靠明星效應,而是要有開發創新精神,要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注重市場形象、群眾參與,走市場的路子。在生產方式上堅持最低成本,最快反應,走信息化之路,目前我國行業信息化還很落后,物流成本高,勞動力工資成本高。在創新上,要千方百計的加強培訓與交流,共享公共技能。各級政府要加強公共服務,包括研究開發的服務、質量檢測的公共服務,培訓的公共服務等等。另外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也是不容忽視的,要把網站的服務和各種展會結合起來。
我國服裝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10%,但出口增長方式基本上還是靠制造競爭力,以低廉的價格取勝,原創競爭力不足。行業要提升產品附加值,支持企業走出去,爭取在中國的服裝行業中產生跨國企業。另外就是要加大行業的民間外交,多和國外行業溝通,請進來走出去,加強行業的競爭力,請進來走出去。
行業自律全面穩步推進
產業提升和行業自律相輔相成,沒有行業自律就沒有競爭力,也就談不上產業提升。作為企業來說要有社會責任,對環境、納稅等義務不容推脫,更應該注重勞工的安全生產。行業自律是提倡互相學習,相互促進,而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亟需加強。另外一個有關行業自律的問題就是質量自律,即提高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可靠性,對此,協會也要加強對小企業的指導,全行業的共同參與才能形成自律。
配額取消后,歐美發達國家用新的形式繼續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服裝行業和企業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出口增長方式,并且加大“走出去”的決心,通過實施和推進中國服裝名牌發展戰略,圍繞“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運用好“兩個市場”,降低風險,同時加強行業自律,以促進產業素質提升,積極應對戰略機遇期的到來。
爭取優惠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去
“走出去”是我們主動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企業要擠進已被瓜分的國際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走出去”,培育自有品牌,開創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從長遠考慮,反傾銷、人權問題、勞工標準、生態標準等非關稅壁壘將長期存在。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去” ,將生產轉向非洲、中南美、東南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及周邊國家,可以享受歐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優惠貿易安排及東道國提供的優惠政策,實現“產品原產地”的多元化,既有利于分散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經營風險,減少經營中的不確定性,也可以扶植以紡織服裝為主產業的國家,化解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矛盾,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此,中國政府和中國服裝協會鼓勵并分期分區組織生產企業赴海外進行實地考察,加強對海外市場及投資環境的研究和信息發布,同時大力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工作。
認真研究政策統領行業
加強行業發展和產業政策的研究。2006年我國將開始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國服裝協會將在對行業基礎調查和資料收集的基礎上,制定好我國服裝行業的“十一五”發展規劃。
協會繼續發揮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做好標委會的組織建設和服裝標準的制定、修訂及宣貫工作,重點做好《服裝號型》國家標準的研究、修訂和推廣工作,積極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反映行業對執行標準的有關意見和建議。提高服裝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促進綠色環保及功能性服裝的研究和發展。
中國服裝協會、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和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下半年將共同組織《羽絨服裝出口技術指南》宣貫、培訓工作,在羽絨服裝出口企業、羽絨專業檢測機構中盡快普及推廣《指南》,以了解出口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要求,使企業提高出口產品的環保、安全、健康性能,增強應對國際技術貿易措施的能力,減少出口經濟損失,發揮我國羽絨服裝的出口優勢。同時為其他類別提供借鑒和幫助,促進我國出口紡織服裝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達到“跨越國際技術貿易門檻,不斷擴大出口,多創外匯”的目標。
加強協會自身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協會將不斷加強和完善組織機構建設,加強核心會員發展及會員管理和服務工作。按照協會的章程堅持例會制度,群策群力協同做好各方面工作。進一步加強協會秘書處的建設,組建成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的員工隊伍,不斷提高協會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專業委員會下半年將開展襯衫、女裝等產品質量檢測工作。通過對在行業監督檢測中榮獲優等品的企業進行表彰,強化企業的質量意識和管理工作,進而達到促進行業整體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的目的。加強專業委員會的組織建設,利用各專業委員會即將換屆的機會,研究設置較為科學合理、便于發揮集體領導作用的組織機構。認真總結由企業家掛帥擔任專委會主要負責人的經驗,并盡快配備專職人員從事其秘書處工作,使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專職化、正規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