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至今已經有接近了一個月時間,而在過去3周,中國至美國的貨運集裝箱預訂量下降了60%,中美貨運幾乎陷入停滯!這對超市貨架上充斥著中國商品的美國零售業而言是致命的。尤其是在需要大量進口,但本身利潤率偏薄的紡織服裝行業中,未來一年美國服裝價格可能上漲65%。
美國零售商集體漲價
《聯合早報》4月26日晚報道稱,包括沃爾瑪、塔吉特、家得寶等零售巨頭的CEO集體赴白宮施壓,要求調整關稅政策,原因是供應鏈成本飆升已讓企業難以承受。
據《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商已通知中國供應商恢復發貨。多名中國出口供應商表示,包括沃爾瑪在內的美國大零售商在與美國政府溝通后,已經通知一些中國供應商恢復發貨,關稅由美方買家承擔。而在此之前,temu、希音等跨境電商企業也紛紛宣布漲價。
密歇根大學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未來一年通脹預期大幅回升至6.7%,創1981年12月以來最高。而1981年正處于世界石油危機,為了應對當時的超級通脹,美聯儲一口氣加息到了20%,但以目前36萬億美元的美債規模,美聯儲別說加息了,哪怕是保持現在的利率不降息,美國財政也很難撐得住,加征關稅帶來的惡果正在陸續顯露出來。
服裝價格或上漲65%
美國消費者近幾年來本就承受著巨大的通脹困擾,在服裝行業更是如此。
2024年服裝、家電價格同比上漲12%,而居民收入增幅僅3.5%,導致消費降級甚至“溫飽抉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98%的服裝類商品依賴進口,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分析,受關稅政策影響,未來一年美國服裝價格可能上漲65%,鞋類價格上漲可達87%。而這其中,許多美國消費者青睞的幾美元一件的T恤等廉價基礎款服裝受關稅沖擊最為嚴重。
報道稱,基礎款服裝如T恤、內衣、襪子等必需品需求穩定,銷售商補貨頻率高,需要更頻繁地進口,關稅成本將更快地轉嫁給消費者。廉價基礎款服裝利潤空間本就很低,在關稅沖擊下價格漲幅將更大;而對這類商品需求量最大的正是美國的低收入家庭。
美國的低收入家庭有很大一部分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就是因為拜登過去四年任期內嚴重的通貨膨脹,才會在大選中選擇特朗普,但卻沒想到會遭受更嚴重的通脹沖擊。
紡織品稅率會變成35%嗎?
本輪加征關稅過程中,傷得更重的反而是特朗普的鐵票倉,放任情況這么發展下去肯定不行,但就這么取消關稅肯定也不行,和選民也交代不過去。
據《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美方高級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多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可能降至大約50%-65%。
第二種方案則被稱為“分級方案”,美方將把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分為所謂“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和所謂“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美媒稱,在“分級方案”里,美方將對前一類商品征收35%的關稅,對第二類商品的關稅稅率至少為100%。
由于紡織品屬于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因此如果照此方案,紡織品將被普遍征收35%的關稅,如果最后關稅真的按照35%來算,結合19年征收的接近17%稅率,疊加今年兩次以芬太尼為借口征收的共計20%關稅,總稅率甚至較4月2日時有所降低。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已經介紹過中方有關立場,并再次強調,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動的,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問題,就應該放棄極限施壓那一套,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
市場心態觸底反彈
目前,這輪加征關稅已經從最開始的遭遇戰變成了如今的持久戰,不少紡織企業也逐步從最開始的發懵過程中逐漸恢復過來,開啟了正常的市場經營。
要說關稅帶來的影響一點沒有也不可能,畢竟美國這么大的一個消費市場一下子被砍掉了大半,但要說沒了美國市場就完全過不下去了,那也不至于。
進入4月下旬,市場心態在觸及冰點后逐漸觸底反彈,訂單仍在下達,織造企業重新開始備絲,原料價格甚至出現了小幅回升。
不僅是美國方面偶爾能夠傳出利好,國內也在通過刺激內需,以及下調離境退稅起退點等方式開拓新的市場需求。在接下來的五一黃金周中,市場或許又能迎來一輪新的消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