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 3 月,中國棉花進口量為 7.37 萬噸。這一數據相較于上月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環比下降幅度達到了 36.14% ,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下降了 81.42%。回顧 2025 年 1 - 3 月,中國累計進口棉花 33.79 萬噸,累計進口量同比減少 67.40%。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背后有著諸多復雜因素。去年,我國發放的進口棉花配額數量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花的進口規模。而且,部分從業者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國內紡織產業出口可能會面臨關稅壓力。這種預期使得他們在進口棉花時態度格外謹慎,行事極為保守。尤其是從 3 月份開始,中國對美國棉花相應加征關稅,這一舉措猶如雪上加霜,讓從業者們進一步縮減了進口規模,最終導致了棉花進口三連降的現象出現。此外,國內出口紡織品面臨高額關稅,這使得國外對棉花的需求也有所下滑,這也是棉花進口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對中國及其他棉花消費國加征關稅,這一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波及范圍極廣。它使得全球棉紡織市場的穩定性遭受嚴重沖擊,原本有序的市場秩序被打破。與此同時,這一舉措還導致其他紡織消費國之間的貿易無法正常進行,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變得磕磕絆絆。由此,整個行業的商品流通傳導阻力顯著加大,貿易成本大幅提高,行業發展面臨重重困境。從 3 月份棉花進口來源數量來看,美國棉花、巴西棉花、澳大利亞棉花的進口數量相較于 2 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分別減少了 39.82%、35.14%、44.85%。美國棉花由于性價比優勢不足,再加上關稅提高,在 3 月總進口量中的占比僅為 19.46%。而巴西棉花則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占比已達到 59.98%。
從棉花進口貿易方式的角度來看,3 月份通過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棉花的數量占比,相較于 2 月份有明顯下降。相反,一般貿易與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的進口占比有所增加。具體而言,3 月份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一般貿易及進料加工貿易的占比分別為:44.27%、31.83%、21.16%、2.74%。部分外貿出口企業訂單已經縮減,這種影響或許已經在棉花進口通過來料加工貿易方式中開始逐漸體現出來。
美國關稅措施的沖擊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在短期內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顯著影響,導致全球經濟明顯放緩。當地時間 4 月 22 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 2025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的 3.3% 下調至 2.8%。國內出口型紡織企業受到關稅的擾動,很可能會進一步調整進口棉的采購規模和進程。雖然近日美國表示可能會降低對華關稅,但棉花進口步伐的調整相對較為滯緩。基于目前的情況預計,上半年棉花進口量可能會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