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承辦的2025年“云嶺農科智匯”第二期學術活動——云南桑產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蒙自草壩舉辦。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桑產業從業者150余人參加論壇。
論壇旨在推動“立桑為業,多元發展”,以蠶?萍紕撔聻橐I,立足高原特色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面向蠶桑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整合各方資源,把桑產業廣泛融入農業、工業和大健康領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把蠶桑產業發展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幸福產業、綠色產業。
圍繞主題,專家們從“桑樹資源開發與高值化利用”“桑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與思考”“桑樹的抗性與生態價值研究”“陜西桑產業的實踐”“云南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思考”“建設滇西現代蠶業新高地助力西部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了12個專題報告,詳細介紹了桑樹產業研究和推廣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實踐經驗。
云南省農科院院長助理胡永光介紹,云南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是國家“東桑西移”戰略主要承接區,目前全省桑園面積、發種量及鮮繭產量均居全國第三,是全國最重要的優質原料繭基地和最大的家蠶良種繁育基地,全國70%以上的蠶種在云南生產或者代繁,在國家蠶絲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云南省農科院蠶蜂所在草壩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默默為全省蠶蜂產業發展提供種業和技術支撐近90年,先后承接建設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紅河分院、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彌勒研發中心,對外合作成立了云南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云南昆蟲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中心,在特色果蔬、大農業病蟲害、大食物觀和昆蟲資源利用等學科領域進行拓展,逐步從單一型研究所向多元化融合型現代農業研究所發展。
西南大學教授、桑樹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何寧佳表示,云南是全國桑樹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地處低緯高原,氣候適宜,降水充沛,造就了云南“養蠶天堂”的地位,是全國優質蠶繭和蠶種生產基地。蠶桑產業是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典型代表,下一步要發揮資源優勢,瞄準大健康領域,將傳統蠶桑產業轉化為高附加值、可持續的現代全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