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液車間,漿粕自動化上料系統正高效運轉,將漿粕通過傳送帶平穩輸送至浸漬工序;在紡練車間,紡絲機群轟鳴作響,銀白色的粘膠纖維從噴絲孔中傾瀉而下;在成品發貨現場,夾包車有序裝載,倉儲管理員核對批次信息后,直接發往1公里外的下游生產廠家……庫爾勒中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庫爾勒紡織”)生產一線一派繁忙景象。
截至4月7日,公司生產經營實現首季“開門紅”:銷量達季度計劃的134.02%,產量完成季度計劃的133.45%,兩項核心指標均超額完成季度目標任務。
公司嚴格對照月度生產經營計劃指標,多措并舉優化生產布局,重點提升關鍵核心產品產量。通過生產組織優化,動態調整產能布局,構建“班組—車間—公司”三級成本管控體系,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數據資源,實現上下游工序協同聯動生產。秉持“以銷定產”“以效定產”原則,推動產銷協同效應最大化,建立信息共享協同機制,實時反饋市場動態至生產端,及時傳遞市場信息及客戶需求,進一步指導督促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做好雙向反饋,一季度產銷率達100.43%,持續提高客戶滿意度和依賴性,切實提升核心競爭力。
半纖裝置區內,國產耐堿膜正低成本高效運轉,年降本可達千萬元;活性炭吸附工段,與航天五院聯合研發的國產木質炭性能比肩進口椰殼炭;濾材區里,日本濾材已被性價比更高的國產產品全面替代。最令人振奮的是,歷時三年攻關的“改性漿”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投用比例已達51%,向著年降本超億元的目標穩步邁進。這種替代革命的背后,是企業“吃干榨凈”的極致追求。正如黨委書記、董事長宮正所言:“每個生產環節都是技術創新的試驗場,每項改進都在為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從核心部件到基礎材料,從單一技術突破到全系統優化,庫爾勒紡織正以國產化替代為抓手,在降本增效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