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扔出“關稅王炸”。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直接飆到125%,并擬將小包關稅翻三倍。創下中美貿易戰史上最高紀錄。但緊接著,美國又做出澄清,對華關稅加至145%,而非125%,此前疏漏了3月初已實施的20%“芬太尼”關稅。這一系列關稅措施加劇了中美貿易摩擦,使中國紡織業面臨嚴峻挑戰。然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紡織業正通過市場多元化、產業鏈重構等方式,展現出強大的抗壓韌性和新的發展機遇。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紡織業困境
美國的關稅政策對中國紡織業出口造成了一定沖擊。盡管中國對美出口占比有所下降,但美國市場仍然是中國紡織業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美國的高關稅壁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也給企業的利潤帶來了壓力。此外,美國還威脅要取消對華貿易最惠國待遇,這進一步加劇了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
“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新機遇
中國紡織業對美出口占比已從2018年的17%降至2023年的9.8%。如今,中國已同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成為18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同周邊國家政治互信與利益融合不斷深化,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成為新增長極。2024年,中國紡織業對共建國家出口超12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的40%,較十年前增長10個百分點。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消費需求旺盛,且關稅壁壘較低,企業可通過國際展會、跨境電商開拓新興市場。
1. 產業鏈重構與區域協同
中國可向越南、孟加拉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輸出紡織原料,利用其成衣加工能力再出口至美國,規避直接制裁。江蘇企業在中亞設立智能紡織產業園,輸出設備與技術,實現本地化生產。烏茲別克斯坦利泰紡織園區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帶動當地出口額增長至70億美元。
2. 政策與基建支持
物流網絡優化:中歐班列等物流網絡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效率。
貿易流程簡化:“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協定(如RCEP)進一步簡化貿易流程,降低了貿易壁壘。
基建項目保障:中國能建等企業在147個國家布局基建項目,為紡織業海外投資提供配套保障。
柯橋紡企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柯橋紡企對美國出口的體量相對較小,大部分是成品的窗簾和家紡。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柯橋紡織業積極調整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柯橋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2024年柯橋區外貿出口額為1625.8億元,增速達10%。另一方面,柯橋的染廠等企業也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如濱海工業園的染廠,目前生意整體向好,坯布都在排隊。
展望未來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紡織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市場多元化、產業鏈重構和政策支持,中國紡織業不僅能夠有效對沖對美市場的依賴,還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未來,中國紡織業有望在全球化的新拐點中,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