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原料循環利用如何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紡織企業的固廢資源又如何更好處置?3月29日,在寧波召開的浙江省“國際無廢日”主題活動上,寧波“無廢紡織”建設指南正式發布,據介紹,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寧波作為中國紡織服裝業的重要出口地,擁有2萬余家紡織企業,年產值超千億元。近年來,該市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通過數智化平臺建設,設施設備升級,以及廢紡織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構建,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紡織行業特色的“無廢工廠”。去年,寧波市循環利用廢紡織料超過30萬噸,減少碳排放量108噸。
活動現場,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上臺,發布了寧波“無廢紡織”建設指南。指南包含7個方面、55條內容,通過基本要求、工廠環境、生產控制、固體廢物管理、節能降碳、制度建設、教育宣傳、建設評估等內容,做出了適用于紡織行業的建設管理規范。
指南提出,將無廢理念融入到紡織行業的全生命周期,做到設施設備能源消耗最小化、原料產品循環利用效益最大化、固廢資源利用最優化,實現“無廢紡織”工廠工業固廢產生強度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總體目標。
根據指南,在生產原料控制方面,紡織企業應遵循綠色、循環原則,原料采購根據實際生產及產品情況購買使用原料。鼓勵與廢紡織回收企業銜接,優先選用法律和標準允許且回收路徑清晰的廢舊紡織品作為再生原料;盡量選用易于回收、可循環利用率高的原輔材料。
對于紡織行業的特征固廢管理,指南也做出了規范,要求必須實行清潔生產,鼓勵行業內外的循環加工利用。如制絲、紡紗、織造、染整、成衣加工過程產生的次廢品、邊角料應設置回收工段;回收的廢紡織品宜使用聚酯醇解、胺解機理等再生利用工藝技術進行回收生產等。
據介紹,本場活動是2025年全球“國際無廢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國首個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省份,浙江探索出一條“制度引領、科技賦能、全民共治”的特色路徑,先后涌現出了“無廢亞運”“藍色循環”“無廢生活精品體驗帶”等優秀“無廢案例”,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作為活動舉辦地,寧波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垃圾分類工作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居全省首位,并獲評浙江省首批四星級“無廢城市”。
當天還發布了《長三角地區“無廢城市”共建聯治倡議書》和“無廢寶”等多項成果,并舉行了浙江省“無廢創意”大賽優勝作品頒獎儀式。位于寧波天一廣場的活動現場設置了“無廢創意”大賽優勝作品展、“無廢”紡織專題展、“無廢”產品展示等多個展區,展示了浙江在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吸引了大量市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