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持續火爆的“China Travel”,也就是“中國游”, 在2024年中國國際傳播年度熱詞榜上名列前十,且在2025年初仍在持續發酵。
過去一年多來,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社交媒體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累計查驗出入境外國人6488.2萬人次,同比上升82.9%。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這波熱度實在讓人眼饞,紡織人一起動動腦筋,我們能從中獲利嗎?
文旅潮能給紡織行業帶來多少效益?
紡織老板們別不信,文旅潮確實給紡織業帶來了一些好處。
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帶來家紡需求的增長。隨著免簽政策的實施,入境旅游人數增加,酒店、民宿等住宿場所對家紡產品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酒店和民宿對高品質床品、窗簾等家紡產品的需求增加,從而推動了家紡企業的業務增長。
文化體驗促進絲綢產品消費。免簽政策使得外國游客能夠更便捷地來華旅游,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加,尤其是對絲綢等具有文化特色的紡織品。例如,湖州、蘇州等地以絲綢文化為載體的休閑文旅經濟快速興起,一批絲綢特色小鎮、產業園、博物館等旅游新場景備受青睞。這不僅促進了絲綢產品的銷售,還推動了相關文創產品的開發。
另外,國家對旅游業的重視和支持,也間接惠及紡織業。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紡織企業可以借此機會拓展業務。
紡織行業該怎么“蹭”上這波文旅熱度?
“文旅+紡織” “紡織+文旅”
最新消息,國務院辦公廳于2025年1月13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指出,文化和旅游消費是推動消費升級、優化文旅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深化“文旅+紡織”、“紡織+文旅”,推出彰顯中國審美、中國風格的時尚穿戴、家居、潮玩、運動等產品,推動在服裝、家紡、箱包、玩具等領域開發聯名款文創產品,打造國貨“潮牌”、“潮品”,是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有效路徑。
簡而言之,“中式美” 與“聯名文創”就是我們紡織行業“蹭熱度”的新方向。
紡織企業可以開發文旅主題紡織品,與熱門文旅IP如相關影視作品、非遺文化、文旅大熱地區進行合作,推出聯名款服裝、家紡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和文旅愛好者。
另外,可以結合地方文化元素(如潮汕英歌舞、敦煌壁畫等),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紡織品,滿足游客對文化體驗和紀念品的需求。
與當地文旅合作,在文旅景區或博物館中設立紡織文化體驗區,展示傳統紡織工藝(如扎染、刺繡等),吸引游客參與互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擁有千載文化沉淀的紡都
柯橋的紡織人還不趕上熱潮?
作為歷史悠久的古鎮,紹興柯橋承載著千年的紡織文化與傳統。從春秋時期的“葛布十萬”到如今被譽為“國際紡都”,柯橋不僅見證了中國紡織業的發展變遷,更在紡織產業鏈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悉,柯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吳越春秋》記載了越國向吳國獻上的“葛布十萬”。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已經開始重視紡織業的發展。這一時期,柯橋的紡織技藝已經初步形成。
隋唐時期,“越羅”的美名傳遍四海,成為皇家貴族的珍品。
明清時期,柯橋的紡織業達到了鼎盛,出現了“時聞機杼聲,日出萬丈綢”的盛況。這一時期,柯橋的紡織業不僅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還逐漸向周邊地區輻射。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柯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用一塊布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未來畫卷。外國游客通過旅游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包括紡織文化。這有助于提升柯橋紡織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文化輸出。但同時也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