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外貿總量、增量、質量實現了“三量”齊升,主要呈現出結構更優、“新”意更足、主體更強、伙伴更多的特點。其中,我國外貿主體活躍度不斷提升,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民營、外資、國有企業共同書寫了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在我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下,廣大外貿主體將進一步為夯實我國外貿基本盤貢獻力量。未來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增強企業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進一步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外貿主體活力涌動
外貿大舞臺,企業唱主角。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2024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24.33萬億元,同比增長8.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5%。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達到60.9萬家,持續為外貿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在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國民營企業不僅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外貿主體地位也更加穩固,顯示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同比增長12.6%,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至48.5%。其中,船舶等高端裝備出口、半導體制造設備等專用裝備進口都實現了同比20%以上的增長。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最大進出口主體,成為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
劉英分析稱,我國民營企業正逐步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創新來保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從而構筑全球競爭優勢。同時,民營企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并通過境外投資拓展國際業務、開拓發展空間,進而持續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密切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
除民營企業外,2024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5%。下半年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5個百分點。從全年來看,有更多的外資企業注冊備案,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數量比2023年增加了1600多家,表明中國仍是外資企業發展的機會之地。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6.61萬億元,在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進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續發揮好維護經濟與市場平穩運行的“穩定器”作用。
劉英表示,未來在我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下,相信廣大外貿主體會進一步為夯實我國外貿基本盤貢獻力量,為中國外貿這艘巨輪揚帆遠航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政策護航企業發展
2024年,我國外貿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產品新品牌走俏海外,外貿含“新”量不斷上升。電動汽車、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出口同比分別實現了13.1%、32.8%、45.2%的增長,更多高科技屬性新產品加速出海。跨境電商新業態全年進出口達2.63萬億元。
上述成績的取得,與穩外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緊密相關,同時也離不開政策的保駕護航。從商務部與中國信保第四次聯合發文,到出口信用保險被列為《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條政策措施,2024年全年出口信用保險被納入數十項政策文件,覆蓋跨境電商、服務貿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多個領域。在商務和金融協同方面,出口信用保險為企業更好“走出去”提供了金融保障,為更多外貿主體增強了信心和底氣。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信保全年承保金額超102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支付賠款超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服務支持客戶超22.7萬家,同比增長12.4%。
中國信保國別風險研究中心主任樓狄飛介紹,為培育壯大外貿經營主體,2024年中國信保開展“普惠服務擴面”“金融助企提質”“新質生產力增效”三大專項行動,出臺10條專屬惠企舉措,全年支持小微企業19.8萬家,同比增長16.2%;支持小微企業出口1808.4億美元,同比增長8.6%。
與此同時,企業不斷增長的經營需求對出口信用保險政策落地見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樓狄飛表示,中國信保2024年接到市場一線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限額申請數量和金額增長均超過兩成,其中限額申請數量更是達到近5年來最高水平。這表明外貿企業出口業務規模在增長,其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的意愿更強烈。
劉英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增強企業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持續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市場。此外,民營中小微企業是加工貿易和參與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力量,應通過相關政策協助民營企業在境內外構建更加高效、穩定的供應鏈網絡,提高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