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最后一波大促”、“庫存有限,售完不補”......這個冬天,羽絨服價格較往年普遍偏高,相信不少小伙伴選擇在網絡直播間購買“性價比高”“優惠力度大”的羽絨服,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不仔細辨別,很可能會“踩雷”。
近期,中國標準化協會安全健康消費工作委員會,對部分直播間銷售的羽絨服購樣測試,結果顯示,10件樣品4件不符合標準要求。
“彩虹夫婦”直播間銷售的
兩款“探雪者”羽絨服不達標
中國標準化協會從多個直播間購買了6款共12件樣品,實際到貨10件樣品。其中,在賬號IP為“彩虹夫婦”的直播間購買的兩款“探雪者”羽絨服樣品,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充絨量、充絨量偏差、絨子含量允許偏差、絨絲+羽絲、蓬松度、陸禽毛含量等指標不符合標稱信息和相關國家標準要求。
“央廣購物”所屬直播間銷售的
森馬旗下GSON品牌羽絨服不達標
在央廣購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所屬直播間購買的森馬旗下GSON品牌羽絨服,測試結果顯示,該羽絨服產品存在絨子含量、含絨量極限偏差、陸禽毛含量指標不符合標稱信息和相關國家標準要求。
中國標準化協會安全健康消費工作委員會認為,羽絨產品上述問題主要源于過量添加飛絲,降低了產品品質,直接影響了羽絨的保暖性能。
“交個朋友切片購”直播間銷售的
標稱“啄木鳥”品牌的樣品為“三無”產品
本次購樣測試過程中,從“交個朋友切片購”購買的兩件標稱為“啄木鳥”品牌的同款樣品,均為“三無”產品,吊牌信息和服裝水洗標均缺失。購買時商品訂單詳情頁標注“羽絨服”,購買后再度審視商品詳情頁時,商家已修改為“保暖服”。
那我們日常選購羽絨服應如何“避雷”呢?請注意以下四點。
1.查標識:查看吊牌與標簽。吊牌上應標有廠名、廠址、纖維含量、洗滌標識、質量等級、執行的標準代號等信息。根據羽絨服的標準規定,必須明確標注羽絨的種類(鴨絨或鵝絨)、絨子含量(如80%)、充絨量(如200g)等重要信息。
2.看縫制:觀察羽絨服縫制質量。走線是否整齊,是否有細小絨毛鉆出。如發現面料或里料表面有較明顯的毛絲鉆出,穿著后就有可能鉆絨,但少量的毛絲從線縫鉆出屬于正常現象。
3.測回彈:將羽絨服放松平鋪,先讓其自然恢復3~5 分鐘,雙手按壓羽絨服,隨即將手松開,觀察其回彈恢復情況。回彈恢復得越快,說明其蓬松度好。若不回彈或回彈較慢,且回彈高度很低,說明填充的羽絨質量欠佳。
4.聞氣味:鼻子貼近羽絨服聞一下里面的氣味,檢驗有無腥味和異味。若有明顯腥味和異味,說明羽絨原料未經過工藝處理或嚴格的水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