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健全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多樣化發展,商務部等7部門日前發布《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零售業向融合型、時尚型、策展型、主題式、社區型方向發展,并且提出百貨店和購物中心要開展“一店一策”改造,因地制宜豐富消費內容。
專家表示,實施方案的發布,標志著我國零售業將邁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創新將成為推動消費擴容升級的核心動力,現代零售體系將以其獨特的吸引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拉動消費貢獻重要力量。
打造現代零售體系
零售業關系國計民生,是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在繁榮市場、暢通經濟循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零售業規模穩中有增,2021年—2023年商品零售額年均同比增長6%;消費拉動作用顯著,2023年我國商品零售額41.9萬億元,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就業吸納功能凸顯,2023年零售業吸納就業人數約600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的8%;業態模式創新活躍,倉儲會員店、品質化超市、社區便民商業中心、商文旅融合的購物中心、品牌集合店和連鎖便利店等新業態穩步發展,電子商務、即時零售、網訂店取(送)、自動售貨等新模式加速成長。
雖然零售業整體保持向好態勢,但仍存在業態發展不平衡、部分設施運營低效、經營承壓及優質供給不足等問題。據了解,12月17日,位于江西南昌的華潤萬家鐵路店關閉線上、線下業務;12月5日,位于廣西南寧的步步高超市亭江店正式停止營業;位于廣東佛山的沃爾瑪順德東樂路店發布停業公告:將于2025年1月6日起停止營業……部分大型連鎖商超近期收縮點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零售業的調整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
業內人士認為,傳統零售業步入調整期有多方面原因。電子商務的高效便捷、價格透明,不僅對承擔高額租金和人工成本的線下零售業帶來巨大挑戰,也深刻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除此之外,部分實體商超商品價格虛高、消費體驗不佳等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眾多零售企業正在積極創新轉型,行業處于變革關鍵期,亟待加強行業指導和政策支持。”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就實施方案進行解讀時介紹,實施方案對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作出系統部署,并提出力爭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務優質、智慧便捷、綠色低碳的現代零售體系,同時明確了推動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供應鏈提升5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專家認為,實施方案精準回應了零售業當前面臨的困境,并從加大金融支持、優化經營環境、搭建交流平臺、夯實發展基礎等4個方面細化了保障措施,為傳統零售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注入新動力,有望助推行業沖破困境枷鎖、實現革新蝶變。
推動場景化改造
實施方案聚焦百貨店、購物中心、超市、社區商業中心等零售商業設施改造提升,提出推動場景化改造、推動品質化供給、推動數字化賦能、推動多元化創新、推動供應鏈提升等方面的主要任務。
其中,在推動場景化改造方面,實施方案鼓勵融合型商業,打造購物、餐飲、社交、娛樂等“一站式”服務的新地標,滿足全方位消費需求。創新時尚型商業,發展首發經濟,引入全球知名品牌,支持首店、首展、首秀,培育“年輕力”“她經濟”“文藝范”等。倡導策展型商業,創新演藝、展覽、文化、動漫等多元體驗場景,豐富消費內容。培育主題式商業,鼓勵商業與科技、自然、藝術、體育、公園等聯動,巧改造、微更新,形成特色空間,滿足社交、親子等消費需求。
實際上,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一些地方已經在積極探索創新零售業發展模式,打造融合型、時尚型、策展型、主題式的消費新業態。比如,江蘇淮安的一家商場近期舉辦了搖滾音樂節,吸引不少年輕消費者觀看。據悉,這家商場已經運營了十幾年,由于店鋪業態老舊,曾一度經營困難。為了求新求變,商場對原有店鋪進行重新改造,引進了120個新品牌,還創新市集、音樂會、藝術嘉年華等多元消費場景,日均客流量達3萬人次,年銷售額達8億元。
在保障措施方面,實施方案則從加大金融支持、優化經營環境等方面制定了多項具體舉措。其中,實施方案支持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通過實質性重組、優惠貸款等多種方式盤活商業設施。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消費基礎設施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鼓勵符合條件的零售企業參與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
同時,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為排擠競爭對手低價傾銷擾亂經營秩序的違法行為,營造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地方將用于零售商業經營的國有產權設施的合作經營期限延長,穩定投資預期。鼓勵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支持商業促銷、展覽展示等活動,優化審批流程和時限,減輕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