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加上西方的“圣誕季”,通常會為紡織行業帶來一波消費熱潮。可今年卻顯得有些“不對勁”,國內冬季氣溫偏暖,羽絨服等熱銷單品需求未見明顯增長;聚酯原料價格波動頻繁,織造企業對大規模備貨持謹慎態度;終端市場“先備貨、后淡銷”的現象更加明顯,訂單需求進一步前置……
這些因素,讓今年的紡織市場顯得有些“平靜”。但平靜之下,機會仍在,只待發現。
聚酯產業能熬過寒冬嗎?
聚酯產業對“雙十一”“雙十二”和“圣誕季”的關注度較高。記者了解到,冬季訂單是聚酯產業下半年主要的需求來源,通常需求旺季疊加“雙十一”“雙十二”和“圣誕季”,訂單量都會出現季節性改善。
在紫金天風期貨高級分析師劉思琪看來,今年“金九銀十”訂單需求確實有季節性改善,織機、印染開機率維持高位,聚酯庫存壓力不大。但由于原料價格偏弱,國內冬季氣溫整體偏暖,市場需求并未持續放量。進入11月后,織造訂單指數小幅下行,坯布也開始逐步累庫。
每年冬季,以羽絨服、沖鋒衣為代表的冬季服裝開始熱銷,其相關原材料走貨增多。但由于今年冬季氣溫下降幅度不如往年,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不足,今年冬季織造市場行情不如預期,從而拖累了聚酯需求。
據悉,10月以來,海寧經編、紹興圓機等服裝絨布需求表現尚可,其他需求一般,未出現大幅超預期情況。
“今年紡織需求出現了很明顯的季節性分化,從上半年訂單量暴漲,到夏季沉寂,再到9月中旬開始回暖。”張強表示,織機數量快速增長及上半年的行情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下半年的需求,使得紡織從業者對未來市場需求較為悲觀。“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上任后的關稅政策或許會引發部分美國貿易零售商提前備貨,從而引發外貿市場一定程度回暖。”張強認為,短期且不可持續的訂單難以徹底扭轉紡織從業者的謹慎心態,后續的面料市場或仍將處于低價競爭狀態。
“年底往往是終端紡織的需求淡季,但是考慮到今年市場格局有變化,可能年底的需求淡季也不會特別淡,訂單仍能維持一定水平,臨近春節生產環節開始放假以后,終端需求才會真正意義上大規模走弱。”浙商期貨分析師朱立航表示,明年春節較早,當下需求雖然尚可,但春節的季節性因素不可忽略,后續聚酯原料或維持偏弱走勢。如果春節前聚酯庫存能夠降到健康水平,聚酯原料價格在明年一季度或迎來較強支撐。
紡織終端能否“爆單”?如何爆單?
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紡織從業者需要哪些策略,才能在淡季中找到亮點?
調整庫存策略。當前,終端市場的庫存高位讓織造企業背負了巨大的壓力。減少非必要庫存積壓,關注聚酯工廠打折期獲取優質原料,或許是成本管理的關鍵一步。
關注出口訂單。美國市場可能成為短期亮點。一些美國零售商或因關稅政策提前備貨,可能引發出口訂單的回暖。外貿市場雖然難以大幅扭轉行業情緒,但不失為年底的一線生機。
抓住冬季低溫窗口。盡管今年冬季氣溫偏暖,但隨著逐漸進入深冬,羽絨服、沖鋒衣等產品的銷量仍有增長空間。從區域需求來看,北方市場的氣溫變化可能提供小范圍的訂單機會。
最后,年底往往是紡織行業的需求淡季,但今年的“淡季”并不平靜。臨近春節,終端需求雖會進一步走弱,但市場可能仍有一定支撐。特別是春節前的原料庫存調整,或為明年一季度聚酯原料價格提供有力支撐。紡織市場的競爭仍將以“低價”為主流,利潤空間受限的情況下,行業從業者更需精細化管理,抓住每一個微小的訂單增長點。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紡織人需要更加靈活應對,抓住每一個訂單機會。“爆單”或許難以期待,但穩定贏利仍是可能的。年底的淡季或許難以避免,但每一次市場波動,都孕育著新的機會。記住,市場的每一次變化,都是轉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