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放開,生活與工作秩序回歸正常,國內消費市場活力顯現,受益于戶外運動及大眾體育項目逐漸回歸日常等因素的影響,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更是迎來了久違的暖意。
截至4月30日止,2023年一季度A股紡織服裝上市公司成績單全部出爐,102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95.56億元,合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4.54億元,與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相比均顯示增勢強勁。
從營業收入看,海瀾之家占據首位,其次為華孚時尚,第三名為華利集團,緊隨其后的分別為森馬服飾、際華集團、航民股份、太平鳥、雅戈爾、百隆東方和魯泰A。
而觀察凈利潤情況不難發現,海瀾之家、華利集團、雅戈爾、森馬服飾、比音勒芬、報喜鳥、太平鳥、羅萊生活、地素時尚和愛慕股份這些細分領域的頭部品牌繼續占據了前十名。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婕此前表示,就出口型紡織企業來看,2023年上半年壓力仍存,下半年隨海外品牌庫存恢復正常,上游紡織制造企業訂單增速有望觸底回升,在此過程中綜合競爭力出色、客戶粘性強的龍頭有望維持相對穩健的業績表現;就內銷型企業而言,國內消費進一步復蘇,后續有望逐步傳導至制造端,關注國內國外兩個消費市場需求拐點的漸次出現,長期受益邏輯明確的公司有望實現領先行業的業績增長。
展望未來,紡織制造板塊則需要謹慎樂觀,一方面3、4月為紡織服裝出口淡季、基數較小,另一方面短期增長主要為前期積壓訂單釋放所致,下游去庫、外需較弱等因素仍存在。從內外銷角度看,國內紡織制造企業下游需求預計率先修復,出口型企業隨海外去庫周期進行、下半年訂單情況有望好轉。從產業鏈環節看,所處環節不同,下游需求回暖傳導時間預計亦有所差異。
而觀察一季度品牌服飾板塊的情況則不難發現,行業總體逐步走出疫情沖擊,終端流水呈修復趨勢。李婕介紹,由于處于去庫期,預計一季度品牌服飾收入端表現可能不及流水,但經營杠桿下凈利表現有望超過收入。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基本符合這一判斷,調研來看,4月至今各細分領域流水增長繼續提速、復蘇勢頭強勁,預期二季度在消費復蘇+低基數下品牌流水增速有望進一步反彈。
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了我國服裝消費品市場發展的趨勢顯示,當前,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經發生轉變,各年齡層消費者的服裝需求均呈現出年輕化、個性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在消費年輕化、個性化的趨勢推動下,健康成為居民的重點需求,居民運動意愿持續提升,并從傳統的體育運動升級到馬拉松、滑雪、戶外等更加多元化、更加專業化的運動項目,由此帶動戶外休閑、健身運動相關消費實現較快增長。
觀察來看,細分著裝場景結合面料、工藝、設計等功能性創新成為引爆服裝消費熱點,滿足廣大消費者實用主義與精致生活兩者兼得的消費心理。例如,服裝品牌圍繞瑜伽、跑步、專業訓練等室內運動場景,有針對性地使用柔軟、速干、支撐性好的創新面料,圍繞露營、登山、滑雪、越野等戶外運動場景,創新推出防寒、防風、防潮、透氣、恒溫等服裝功能,以此帶動消費者購買熱情。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藝鑫此前也談到,盡管2022年受零售環境不利影響拖累明顯,但紡織服裝行業增長仍有亮點,部分趨勢有望持續至2023年,一是專業運動品類增長或強于運動休閑品類,各公司將加強跑步、籃球、戶外運動等專業運動的產品矩陣及營銷力度,以迎合疫后消費者對專業運動產品需求的增加;二是童裝賽道仍然是布局重點,各品牌或加快童裝業務線下拓店,并推出更多更具科技含量及優質設計的兒童產品,繼續提高兒童業務收入占比;三是具備多品牌布局的品牌公司有望進一步推進多品牌布局,通過加速線下拓店釋放增長潛力。
不過也要看到,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消費者傾向回歸線下體驗消費,同時由于高基數及部分品牌線上專注去庫存而上新不足,一季度國產運動服飾品牌線上渠道恢復速度較慢,雖然3月份國產及國際運動品牌同比增速較1-2月均有改善,但部分品牌仍未轉正。
在羅藝鑫看來,專業運動品類在2022年疫情期間呈現出更強的需求韌性,消費者健康意識進一步增強,各運動服飾公司均加大專業運動品類的布局,特別是在跑步,綜訓,籃球等領域。這一趨勢有望在今年疫后消費復蘇階段得到延續,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內,專業運動品類的收入增速將快于運動休閑品類。
進入2023年,隨著外部不利因素消退,行業庫存逐步去化,各品牌回歸常態化零售流水增長,國際品牌或受益于低基數而從底部錄得反彈,并在庫存水平逐步恢復健康時,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并加快產品上新節奏,有望重新鞏固其市場份額。
東方證券研究員施紅梅則強調,考慮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二季度預計消費將迎來更快的增長,紡織服裝行業中收入邊際改善越明顯的龍頭,股價的彈性也會相對更大,而銷售折扣和期間費用的有效控制有望推動盈利更快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