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高樓,紡織印染向“新”攀登。在海寧偉龍印染有限公司“零地技改”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兩幢新廠房已經拔地而起,一旁的廠區里,運輸建材的工程車和裝載面料的貨車來往穿梭,忙生產、搶工期,成為企業的真實寫照。據悉,11月底標準廠房將實現結頂。
偉龍印染是許村第一家印染企業,廠區建于1989年,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主營業務以各類經編布和各類針織布的染整加工為主,其中熒光布后整理量在全國遙遙領先。經過35年的發展,企業原有廠房早已無法滿足生產需求,而土地資源緊張、用地成本高漲、空間利用率低等因素,直接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當前整個紡織產業在配套方面還存在不足,尤其是后道印染行業產能和技術能力是明顯的短板,現在許村還有很多紡織品印染加工業務,需要到周邊的地區尋找供應商。”偉龍印染總經理助理 趙干說道,印染后整理作為經編、家紡、服裝等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迫在眉睫。
實施“零土技改”無疑是一劑良藥。該項目是指企業在不涉及新增建設用地前提下開展的改建、擴建、購置設備等,是企業破解土地資源瓶頸,盤活存量空間,推動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在許村鎮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偉龍印染實施對兩期生產廠房和設備升級改造,計劃新建生產廠房3座,配套生活樓1座,新增使用面積6萬余平方米,總投資達2億余元。
“原來的廠區都是平房,在保障產能的情況下,這兩年我們對老廠房陸續實施改造,新建的標準廠房空間利用率高,安全風險大幅下降,每平方米最大荷載超1噸,叉車可以直接上樓。”趙干滿臉笑意地說,隨著新設備的引進和產能的擴大,公司的產值有望翻一番。
一直以來,印染行業都帶有高能耗、高污染的標簽,如何順應數字浪潮,競逐綠色低碳賽道,是擺在印染企業面前的一道大題。
2020年,偉龍印染將矛頭指向污水處理設施,先后投資4500萬元對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高溫直排設備占地是之前的三分之一,日均污水處理量可達8000噸,并且60%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又可以在廠區循環使用,節能減排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安全生產風險,這個錢花得非常值。”趙干說道,技術改造讓企業嘗到了甜頭,也增添了新動能。
近年來,偉龍印染加快綠色轉型升級步伐,先后引進數十套國內外先進的染整、檢測、水處理等各種專業設備,并通過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印染流程,實現了管理過程信息化、制造過程自動化、車間生產智能化。
“預計明年中下旬,標準廠房投入使用后,我們還將投入1-2億元購置新設備、新技術,全面推動紡織印染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趙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