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同探討紡機行業的前沿技術,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恒天重工紡織裝備的創新與發展,11月13日下午,恒天重工在鄭州舉辦專題技術論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中原工學院校長夏元清,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李曉紅出席。論壇會議由國機集團首席專家、恒天重工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新奇主持。
恒天重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呂宏斌在致辭中指出,恒天重工(鄭紡機)堅持創新驅動,在萊賽爾纖維成套裝備、水刺法非織造成套裝備、滌綸長短絲成套設備、高強聚乙烯纖維設備等關鍵領域,不斷實現技術飛躍,打造了一批代表國家先進水平的優勢產品,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與幫助。希望這次論壇能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李陵申作了《高端裝備助力我國技術紡織品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他從紡織產業鏈的宏觀視角出發,不僅深入解讀了紡織科技創新的最新趨勢、面臨的挑戰和目標,還詳盡闡述了高技術紡織品的廣泛應用領域,為參會人員洞察紡織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把握市場機遇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此外,他還對高端紡織裝備的發展和研發方向也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為紡織機械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梅順齊作了《新質生產力引領紡織裝備技術發展的思考》的專題報告。他深刻剖析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以及新質生產力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以詳實案例,分析了高性能纖維成形裝備的關鍵技術與未來發展方向。針對紡織裝備領域所面臨的基礎性問題和理論研究方法提出獨到見解并展示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洞察和專業指導。
顧平深入剖析了亞洲及全球紡織行業所經歷的轉型與變革。他明確指出,紡織行業的增長模式及競爭焦點已發生深刻轉變,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作為紡機行業的國家隊,恒天重工主導產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智能制造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面對智能技術的發展浪潮,恒天重工需進一步發揮全流程成套裝備集成供應商的獨特優勢,深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提升紡機裝備智能化水平。通過智能化服務的提供,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為全球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李曉紅在總結講話中強調,一要深化戰略合作。樹牢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協助客戶進行設備節能降耗和技術改造;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發展,與高校、研究院所加強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性、基礎性、交叉學科的技術研究。二要持續深耕細作。專注于專件、基礎零部件、控制系統和成套產品的開發,以及產品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持續提升產品質量,保持核心競爭力。三要堅持主動作為。著力優化產品布局,以國際先進水平為標桿,進一步梳理“886”產品工程,攻關“卡脖子”關鍵設備,打造高端成套紡織裝備。四要不斷自我審視。主動查找不足和短板,識別痛點和難點,并不斷尋求突破,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在與會專家用戶開展交流之前,恒天重工黨委委員、總工程師王少平就恒天重工產品現狀、競爭力及發展規劃做了介紹,對未來突破創新工藝技術瓶頸及發展困惑做了闡釋。
在交流座談會上,行業協會領導、客戶代表和高校專家就紡織裝備應用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以及未來紡織裝備的發展方向,結合恒天重工紡機產品現狀及存在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會專家在加強基礎研究及產學研用、產品創新方向、制造能力提升、產品可靠性提升、保持優質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客戶共成長、智能化在紡機產品上的運用等方面,為恒天重工未來的發展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和思路。
出席此次論壇的還有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侯曦、高級顧問祝憲民,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纖維素纖維分會秘書長張子昕,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錢曉明以及教授呂漢明,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靳向煜等協會領導和行業專家;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建軍,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孫燕琳、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粉平,平頂山神馬簾子布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杜建國,河南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招商辦主任、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北京辦事處副主任馬千里,國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機首席專家朱愷真等用戶企業和合作伙伴。恒天重工公司領導、技術系統中層領導干部、科技骨干代表及所屬企業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