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臺風臨近,但橫扇毛衫產業園里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客商往來不絕、包裹堆積如山、貨車進進出出……
每天配貨上萬件,越忙越快樂
“做我們這一行,下半年忙碌是常態。”陸國球在產業園經營一家女裝毛衫工廠,9月底,他就進入了備戰“雙11”的狀態,最忙的時候,一天要配貨上萬件,工廠跟著連軸轉。
“今年市場流行趨勢變化很快,更加注重品質和款式設計,尤其是女裝。”在陸國球的廠里,120臺電腦橫機火力全開,每天產量有3000件左右,“這幾天搞‘雙11’,銷量比平時增加40%左右。”
采訪間,陸國球還在梳理剛剛上架的新款女裝,并及時用手機回復下單的客戶。
在工廠五樓,陸國球的兒子陸祎超正在裝修一新的直播間帶貨。2020年大學畢業后,陸祎超就幫父親做網絡銷售,如今,他已擁有十多萬名粉絲,對于“雙11”,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必須要物美價廉。”陸祎超說,“我更傾向于挑選品質更優、價格更有優勢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更能走量,最近我每天成交量都有七八百件。”
品質越來越好,退貨率降10%
“你看這件毛衣,縫合處針腳非常平整,拉開來也沒有一點縫隙。”在成品間,陸國球拿著一件件毛衫給記者展示,“從紗線到織片到縫合,每道工序我們都增加了人手,都要逐一檢查到位。”
直播三四年來,陸祎超也發現他銷售的毛衫質量在不斷提升。
“目前退貨率已經從20%降到了不到10%。”陸祎超說,做線上銷售,最怕的就是產品被退回、被差評,為了豐富品種,他不僅在直播間銷售自家毛衫,也會搭著賣其他廠的毛衫,“我感覺這幾年橫扇毛衫的總體品質已越來越好。”
“以前市場上的主流紗線價格都比較低廉,現在平均價格比之前高了很多。”陸祎超說,原材料品質上去后,毛衫的質量和檔次自然也會提升,“以前毛衫價格很少過百,現在一般都在百元以上。”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次品率,是陸國球這幾年孜孜不倦的追求。
陸國球是土生土長的橫扇人,在毛衫行業已打拼十余年,也見證了橫扇毛衫產業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末,橫扇不少毛衫企業的生產原料都是羊毛,隨著原料成本上漲,很多企業紛紛改用廉價的化纖原料,這也導致橫扇毛衫雖有銷量,但一直賣不出價格。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橫扇多數毛衫企業都在用高端紗線,雖然成本高了,但銷量也上去了。”陸國球說。
抱團謀發展,轉型贏未來
這幾天,陸國球的工廠一直在滿負荷運轉,但他一點也不慌。
“產業園有完善的毛衫產業鏈,原料供應、快遞物流、電商直播,一站式解決。”陸國球說,完整而成熟的產業鏈,是橫扇毛衫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強大后盾。
目前,橫扇街道約有毛衫產業相關企業(個體作坊)3600家,年產毛衫超1.2億件,年產值超60億元,集聚電商2000余家。為了促進毛衫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2017年,橫扇毛衫產業園投入使用。
“橫扇毛衫產業園是一個集設計研發、智能制造、會展銷售、物流運輸、電商直播于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園區。”橫扇街道毛衫專班負責人陳建元說。
近年來,橫扇街道積極搶抓數字經濟風口,推動傳統產銷模式向電商零售轉型,走出了一條毛衫時尚轉型新路子。依托毛衫產業園,街道打造了“直播孵化基地”,推出直播培訓、主播培訓、短視頻培訓、直播項目孵化等服務,助力毛衫企業轉型升級。
同時,橫扇街道也在加快毛衫“抱團提升”的步伐,助力企業不斷開拓市場、獲得新客戶。
“我們正在全力推進區域品牌建設,提升橫扇毛衫的核心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陳建元說,目前,毛衫產業園二區、三區已在規劃設計。
在產業園直播孵化基地的帶動下,此前在橫扇做毛衫線下銷售的琳子,今年開始嘗試直播帶貨,“雙11”來臨后,她每天都要直播三四個小時,雖然眼下粉絲量還不多,但她對未來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