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羽絨羽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臺前縣)升級為“國家棉花羽絨及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消息在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傳播開來,一些羽絨專業村和羽絨企業自發敲鑼打鼓慶賀。
“這是國內繼浙江蕭山、四川成都和江西共青城之后的第四家國家級羽絨檢測中心,將為省內外乃至全國羽絨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品質服務。”臺前縣羽絨協會會長、濮陽市眾鑫羽絨有限公司負責人白宗倉高興地說,“中心將對縣內企業免費檢驗檢測,不僅能節省每年幾十萬元到外地檢驗檢測花費,還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企業來臺前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臺前羽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擦亮‘中國羽絨之鄉’臺前名片。”
臺前羽絨產業興起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為改變建縣晚、基礎差、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帶來的貧窮落后面貌,臺前群眾自發性到東北、西北等地走村串戶收購鴨毛、鵝毛,經過簡單包裝后,銷售到浙江蕭山一帶的羽絨加工企業,有了一定積累后開始在家鄉建廠,滾動式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中國石油作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的臺前縣定點幫扶單位,積極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全力融入當地羽絨產業高質量發展之中,積極推動臺前羽絨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趟出了一條全新的羽絨產業發展新路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臺前縣積極對接產業發展的上下游,先后培育招引了新塘羽絨、柳橋羽絨、鵬達羽絨、可祺服飾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并且與新希望六和集團合作建設肉鴨養殖、屠宰基地,形成了集鴨鵝孵化、養殖、屠宰,羽絨水洗分揀,制品深加工為一體的全鏈條產業發展體系,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蝶變升級。目前,全縣擁有羽絨及服飾加工企業19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41家,年深加工羽絨原料能力16萬噸,占全國產量的1/3,年加工羽絨服裝及羽毛工藝制品達3500萬件(套),從事人員3萬余人,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羽絨生產加工基地。臺前縣也因此先后被命名為“中國羽絨之鄉”“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示范基地”“中國優質羽絨基地”“全國優秀羽絨產業集群”“省級出口羽絨質量安全示范區”,享有“世界羽絨看中國,優質羽絨在臺前”的美譽。
為推動《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臺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具體支持事項落實落地,作為定點幫扶臺前縣的中國石油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依托臺前縣現有的羽絨資源優勢,出資援建了羽絨及服裝加工產業園。同時,重點支持國家級羽絨質檢中心建設,為諸多羽絨企業提供檢驗檢測、科研創新、標準研制、技術服務、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方面的技術支撐。通過不懈努力,7月17日,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復,河南省羽絨羽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臺前縣)終于升級為“國家棉花羽絨及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不僅能有力促進臺前縣現有企業提檔升級、提升品質,還將吸引國內外羽絨行業龍頭和知名企業競相落戶臺前,助力臺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石油將扎根定點幫扶的臺前縣,發揮自身優勢,聚焦產業振興,創新幫扶路徑,與臺前縣開展深度協作,圍繞打造全球最大的優質羽絨集散基地、中國最大的羽絨制品加工 生產基地、國際羽絨交易中心‘兩基地一中心’的發展定位,瞄準‘到2025年羽絨及服飾加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幫助臺前縣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臺前縣羽絨產業突破‘天花板’、實現‘大躍升’,進一步筑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根基,堅決把臺前老區的事情辦好!”中石油掛職臺前縣副縣長張偉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