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國內棉花市場部分產業環節出現經營較為困難的局面,一是部分軋花廠仍擁有數量較為龐大的高成本陳棉難以順價銷售,同時還面臨還貸等壓力。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棉花下游如紡織廠、服裝企業等產品出路不暢,資金回籠受限,經營目標不好實現。其中,軋花廠遇到的困難最為突出,目前新疆仍有部分軋花廠無人承租。
“2023年,我們公司設在石河子市的一家加工規模中等的軋花廠外租費用為200萬元,而今年即使外租費用降到100萬元,至今也無人問津。”河南省一家棉花貿易公司負責人講道。按照往年的情況,5月以前,新疆地區幾乎所有的軋花廠都會“名花有主”,緊張的檢修工作也會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截至7月底,新疆還有不少軋花廠沒有人承租,昔日 “香餑餑”咋就無人問津了?
目前,新疆出現了較多的軋花廠被退租、出售等現象,一些軋花廠的檢修時間則遠遠延后。部分軋花廠廠主表示,如果今年沒有人承租軋花廠,那么今年新產籽棉上市后,他們只好自己來搞皮棉加工了。
“近年來,由于軋花廠擴張速度較快,導致籽棉資源相對加工能力而言較為短缺。因此,在每年新產籽棉上市后,軋花廠為了搶得更多的資源,往往不論籽棉價格高低都要搶著收購,抬高了籽棉收購成本,最終導致皮棉加工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在下游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軋花廠卻不得不陷入虧損。”部分軋花廠廠主提到,2021年新產籽棉上市之時,不少軋花廠加入搶收籽棉的大軍中,籽棉收購價一度達到11元/公斤以上。但當年籽棉收購結束后,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期貨盤面,一直沒有出現較好的拋售皮棉的機會,導致大量皮棉資源滯留在軋花廠。2022年,籽棉收購價格回歸后,部分經營得當的軋花廠“喘了一口氣”,而2023年籽棉上市時,市場又出現了搶收現象,軋花廠再度受到沖擊。
“今年棉花長勢較好,預計產量也較為樂觀,新產籽棉上市后資源豐富,但如果籽棉收購價格過高,其潛在的風險不言而喻,這是大家今年對承租軋花廠持謹慎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鐵門關市一家軋花廠廠主表示,今年新產籽棉上市后,估計軋花廠收購籽棉將較為理性,市場出現搶收的概率較小。
同時,市場上也有一些涉棉企業經營較好,其成功的原因一是提前對市場進行全面預判,不隨大流;二是充分利用了棉花期貨衍生工具,有效規避了價格下行風險。
來自河南的一位“老棉商”表示,經營好一家軋花廠,不但要關注工廠周邊地區的籽棉資源是否充足,還要持謹慎經營的思路,要不斷開拓業務渠道與對接平臺。整體來看,只有資金投入是不行的,要對接好上下游業務伙伴,需要提前對棉花市場長期走勢進行預判與分析。另外,今年軋花廠“香餑餑”無人問津也意味著新產籽棉上市后收購市場將更加有序,過去抬價搶購現象有望消失,軋花廠及棉商面臨的經營風險或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