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場機制考量,全球主要5大船運公司計劃8月15日起上調美西及美東航線運費9%-15%。盡管近期運價回調,但旺季箱源船舶短缺依舊,中東局勢緊張和8月中旬開始貨量逐漸增加促成上調運價;不過旺季平淡及巴拿馬運河運力恢復也將對運價上漲構成壓力。
據業內消息,全球主要船運公司,包括中遠海運(COSCO)、地中海航運(MSC)、達飛輪船(CMA CGM)、長榮海運(Evergreen)及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正籌劃自8月15日起上調其美國西海岸及東海岸航線的運費,預計漲幅介于9%至15%之間。
據稱,具體情況是,幾家大型集裝箱船公司都已通知客戶8月15日美西、美東都要漲1000美元,但是馬士基網上的運價到本月底前都沒漲,非海運聯盟已經降到4500-4600美元,漲價頗有難度。
盡管近期集裝箱航運市場呈現多空交織的態勢,最直觀的反映是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連續四周下滑,月度回調幅度達到10%,最近周更是下跌了3.3%至3332.67點。
具體而言,遠東至美西航線的運價大幅下跌6.3%,至6425美元/FEU,成為四大指數中跌幅最大的航線,這主要是由于小型船舶涌入市場加劇了競爭。同時,遠東至地中海的運價也下跌了5.2%,至4997美元/FEU,位居跌幅第二。
盡管運價出現一個月的回調,但鑒于此前SCFI已連續13周上漲,且當前正值全球集裝箱海運的傳統旺季,航運市場仍面臨嚴重的箱源和船舶短缺問題。遠東至美西航線的運價大幅波動,部分原因是該航線運價過高,吸引了近洋航線運營商投入小型船舶加入競爭,從而拉低了運價。此外,中東局勢的緊張以及8月中旬后貨運量的逐步增加,也是促使這五大船公司決定上調運費的重要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有調價預期,但當前集裝箱海運旺季相對平穩,且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能力正在逐步恢復正常,預計9月將全面恢復,這將帶動總運力達到160萬TEU,這些利空將進一步對運價構成壓力。
運價上調有難度,船公司積極籌備漲價計劃
各大貨代公司對于市場運價走勢的看法不一,但普遍關注貨量、市場需求及船公司策略等因素對運價的影響。其中,兩家大型貨代公司明確指出,由于貨量不足,難以支撐運價的有效上漲。另一家公司則持觀望態度,認為漲價能否成功取決于貨量的實際支撐情況:若某些船公司貨源充足,或許能實現漲價,但一旦有船只未達到預定裝載率,運價將迅速回落。
還有一家貨代公司強調,當前市場需求增溫的速度不足以直接推動運價上漲,除非發生如加拿大鐵路工人和美東港口罷工等突發事件,否則運價上漲的動力不足。而最后一家貨代公司則認為漲價的機會與風險并存,大船公司可能會通過縮減航班數量來嘗試提升運價。
此外,市場現狀顯示運價仍處于高位,與去年相比,SCFI公布的8月運價數據表明,美西線從2002美元漲至6245美元,美東線則從3013美元飆升至9346美元,漲幅均超過三倍,顯示出極高的盈利水平。然而,船公司擔憂運價快速下滑,正積極策劃漲價策略,以期減緩這一趨勢。近期,美東線運價出現較大跌幅,業界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地中海航運與達飛航運等公司在該線路上增加了加班船服務,并推出每大箱7500美元的特惠價,加之巴拿馬運河通行能力逐步提升,船舶周轉率加快,共同加大運價下滑幅度。面對此情況,歐洲船公司正積極籌備8月15日的漲價計劃,其成功與否預計在未來幾天內將逐漸明朗。而亞洲船公司則表達了更為堅定的態度,強調即便8月15日未能成功漲價,也將在9月1日一定實現運價上調,以應對當前運價快速下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