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疆、河南、江蘇等地部分棉花企業反饋,受6月下旬以來鄭棉振蕩反彈的拉動,國內棉花現貨基差報價、一口價有不同程度的上調(大部分棉企業新疆棉基差保持平穩,少數棉企業有調漲基差操作),棉紡廠、貿易商詢價/拿貨較5月、6月份沒有起色,點價交易并沒有隨9月合約跌破14500元/噸強阻力位而明顯回暖,下游及消費終端原料補庫延續“隨用隨買,按單采購”的模式。
河南鄭州某貿易商表示,一方面截止目前,疆內庫未售商品棉貨權集中在數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手中(個體、小軋花資源已寥寥),普遍具有銷售進度慢、皮棉成本導致虧損大、信貸資金相對充足的特點,因此不僅100%現款現貨,而且主動讓利、降價的意愿不強,“寧缺勿濫”導致中間商入市的空間比較有限;另一方面,隨著鄭棉CF2409合約持續在14500-15000元/噸區間盤整,漲跌均存在阻力,部分機構、涉棉企業判斷棉花進入底部蓄力狀態,考慮到當前棉花期現“倒掛”幅度達到800-1000元/噸,因此入市風險較前期加大,貿易企業/期現公司觀望心態偏濃,2023/24年度新疆棉疆內外庫出貨表現偏弱。
從部分棉花企業報價來看,7月11-12日疆內庫3129B(斷裂比強度28/29CN/TEX,主體品級31)公重報價15050-15350元/噸(賣方負擔3個月128元/噸汽運出庫費,持棉成本、信貸壓力、銷售進度不同而報價差異較大);但近期通過電商平臺采取競價銷售的棉企越來越多(如兵團棉可以“盲競”,每個交易者一次競價機會,價高者成交),顯然清倉、盡早落袋為安的力度加大。從調查來看,6月份以來,北疆兵團棉、東疆地方棉(哈密、吐魯番等)的掛單/報價數量增長比較明顯,報價的競爭力也稍高于其它產地新疆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