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玩轉產品創新,“右手”推進發展模式更新換代,長絲織造行業轉型升級之路漸入佳境。近日,2024年全國長絲織造行業產品創新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舉行。會上,長絲織造企業憑借下好兩手棋,在面料“江湖”中遙遙領先。
行業發展穩步前行
當前,行業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4月,化纖織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均實現兩位數的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1%,增速同比加快12.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
出口方面同樣穩中有增。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5月,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累計出口數量為96.8億米,同比增長5%;累計出口金額為84.6億美元,同比增長2.3%,高于紡織整體出口增速0.9個百分點。其中,錦綸長絲織物出口額迎來歷史同期新高,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37.4%。
“如今,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的強大生產能力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在國際市場也具有顯著的競爭力,這種進步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種類多樣化,以及對全球市場趨勢的引領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肯定了長絲織造行業的發展成績。他表示,近年來,長絲織造企業研發投入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著,綠色發展理念走深走實,內生動力不斷積聚,正在穩步發展壯大。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表示,行業運行之所以能夠取得“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長絲織物的功能性、差異化不斷突破,產品質量持續提升,為消費者提供了高品質、高性能、高環保性的優質供給,深受消費者喜愛。上下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創造了更多可能。
“面對行業競爭和消費升級,加強創新、優化供給,才能破局發展。在這一點上,長絲織造企業有著深刻認識,創新意識不斷加強。” 王加毅指出,其中最明顯的表現是,很多企業在逐步調整發展方向,布局高質量發展賽道,在產品創新上狠下功夫,致力于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此外,企業在重視以優質產品打造自身競爭力的同時,還努力爭取與優質采購商建立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創新、共同發展。
產品研發謀新重質
在過去的一年里,長絲織造行業聚焦創新,在產品研發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綜合來看,產品全面升級,“新”“質”融合發展。
原料發展為行業產品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設計師對原料的深度挖掘和匠心應用,讓新產品不斷涌現。除滌綸、錦綸、粘膠纖維等常用原料,醋酸纖維、天絲、銅氨絲等原料的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產品整體檔次明顯提升;各類型的包覆絲、彈力絲、網絡絲、加捻絲、中空纖維、超細纖維等被廣泛使用,產品風格多樣、個性時尚;石墨烯改性滌綸、改性錦綸,膠原蛋白改性粘膠纖維,防透視抗菌纖維,抗紫外線纖維等的應用,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
“很多中小型原料企業在新原料的研發上靈活度高、創新性強,在小批量、多品種的功能化、差異化、特色化原料的開發上十分成功。長絲織造企業應該多關注這類企業,與其建立緊密聯系,將對提升面料產品創新有很好的效果。”王加毅建議。
染整技術延伸了產品創新邊界。企業積極圍繞印染后整進行技術創新、完善工藝,為長絲織造行業產品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豐富、高水平的印染后整手段在今年的新產品中得到充分應用,產品外觀豐富,功能突出。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付少海指出,隨著紡織應用空間的不斷拓展,今后新型紡織產業將朝著“紡織+學科”的方向呈現多元化發展,更具功能性、智能化、舒適化、綠色化。因此,行業應加強聚酯纖維原液著色技術、零廢水排放染色技術、短流程染色技術、數字噴墨印花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漢服持續流行,馬面裙火爆出圈,使新中式成為時下熱度最高的產品。長絲織造企業也將國風與行業新產品深度融合,把國風文化中的花鳥、祥云等各種傳統紋樣表現得更加立體豐滿、高端大氣,在凸顯文化底蘊的同時,還融入了時代新內涵。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奧運服飾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賀陽表示,“國風”流行將經久不衰。長絲織造企業的設計師要更深入地研究傳統和民族的服飾文化,探索歷史淵源和未來走向,設計出更好的產品,讓國風在發展變化中以新的面貌被理解和接受。
此外,今年的新產品綠意十足,企業在原料選擇、生產織造過程及染整后加工方式等各環節都注重“綠”的底色,真正打造全鏈條的綠色產品。
模式蝶變打通堵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指南中指出,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這與不少長絲織造企業的發展不謀而合。近年來,不少企業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
東麗酒伊織染(南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技術研發副本部長吉安明介紹,公司與戰略合作企業全方位合作共建,相互派員工駐海外機構開展產品研發創新等工作,并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研發體系。“我們的宗旨就是前端提供產品,后端提供服務,讓產品運作得更好,幫助客戶實現價值。”
在近期的走訪中,王加毅也遇到了一些這樣的企業。這類企業的產品研發路徑是:從研究服裝流行趨勢入手,在準確判斷服裝色彩、款式、功能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產生面料開發思路;設計新面料的原料、織造、印染后整理生產工藝及方案,進行小樣試織;將新面料樣品制作成服裝樣品,向面料采購商、服裝設計師展示服裝樣品并推薦所用新面料,從而打通紡織面料從研發到銷售的全流程。企業向下游客戶提供的服務包括:原料構成、采購渠道及價格,織造、印染及后整理各加工工序的工藝、成本及合格加工方。這降低了合作者的技術難度,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還保證了新產品的交期和質量。
王加毅強調,雖然長絲織造企業只承擔了從紡織原料到服裝生產中的一兩個環節,但提供的服務可以是全鏈條的,從而解決市場銷售上的“堵點”“痛點”和“難點”。
此外,對于如何更好地提升研發效率、保持產品持久競爭力、降低研發成本,王加毅提出,行業要嘗試建立以織造企業為“鏈主”、以資本為紐帶的全鏈條的產業聯盟,實現上下游協同創新。“這種聯盟關系很可能是我國長絲織造產業長期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