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凸顯,緊縮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加快顯現,外需總體回落。國內經濟社會逐步恢復常態化運行,國家保經濟保增長決心堅定,宏觀政策協調發力,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在此背景下,我國長絲織造行業整體效益略有改善,內銷市場承壓緩進,外貿出口量同比增長,但盈利壓力較為突出,平穩運行仍面臨需求不足、訂單萎縮、成本上漲等諸多考驗。
一、行業經濟運行壓力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1-9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3%,營業成本同比下降3.5%,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分行業看,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4%,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3.8%。其中,化纖織造行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6%,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2.2%;化纖織物染整行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營業成本同比下降1.5%,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4%。
在全球市場需求萎靡的形勢下,長絲織造行業整體承壓運行。2023年1-2月,規上長絲織造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為負增長,一季度之后營業收入同比實現正增長,利潤總額降幅呈現收窄態勢,1-9月利潤總額降幅較年初收窄32.3個百分點,質效略有改善。
二、生產形勢承壓
受需求低迷的影響,長絲織造企業存在訂單不足、庫存增加等困難,滿負荷生產壓力較大。據協會統計,2023年上半年,盛澤、長興、秀洲、龍湖、泗陽、平望、七都、柯橋、小海九地化纖長絲織物總產量為147億米,同比減少1.1%。進入三季度以來,企業反映生產情況比上半年樂觀一些,自8月起,織造開機率和坯布庫存值發展向好。總體來說,生產形勢仍待全面恢復。
三、原材料價格上漲
2023年1-5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回落,下調至72.1美元/桶,5月后,國際油價在全球需求增加、供應緊缺的局面下大幅上漲,9月已突破92美元/桶。整體來看,1-9月錦綸FDY價格波動較大。滌綸DTY/FDY價格一季度上調,二季度短暫回落后再次上漲。對織造企業來說,要警惕成本端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對生產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四、出口價格壓力明顯
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給紡織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當前全球市場需求不足仍是面臨的突出問題。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1-9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231.5億美元,同比減少9.5%。其中,服裝出口1212.3億美元,同比減少8.8%;紡織品出口1019.2億美元,同比減少10.3%。
2023年1-9月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累計出口金額150.8億美元,同比下降3.5%;累計出口數量171.1億米,同比增長4.3%;出口單價0.88美元/米,同比下降7.5%,出口價格壓力較大。除去匯率的影響,以人民幣計,2023年1-9月我國長絲織物累計出口金額實現同比增長3.4%。
五、內銷市場逐步回溫
今年以來,我國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消費場景拓展、促消費政策落地帶動紡織品服裝內需實現較好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9月我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6%,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15個百分點;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6%,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5個百分點。
2023年春節后,我國市場景氣指數逐步回溫,之后小幅波動,季節性明顯,說明市場活躍度不高,但總體情況正在緩步改善。據協會調研,行業企業反映內銷訂單同比略有增長。結合來看,內銷市場表現相對穩定。2023年1-9月我國化纖面料價格指數小幅微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化纖面料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主要原因還是成本端上漲的帶動。
從中國輕紡城的交易量來看,因內需訂單回升,一季度紡織市場行情出現一定幅度上漲,交織類產品成交量增加。二季度,化學纖維坯布、滌綸面料、滌氨面料成交價量小幅推升,日用家紡、窗紗類面料市場較好,大提花窗簾、滌氨四面彈、滌塔夫銷量可觀。9月人棉、滌粘、天絲、人絲、功能性運動面料等紡織流行面料局部暢銷。總體來說,我國主要長絲織物大眾產品、常規產品的競爭壓力較大,特色產品需求較旺。據協會調研和企業反映,中高端面料更容易獲得采購商青睞,自帶肌理感的面料受眾也很廣,另外兼具功能性、運動性和舒適性的面料利潤相對可觀。
六、未來展望
當前國際形勢尚未完全明朗,世界經濟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國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央加大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活力的政策毫不動搖。接下來紡織市場也將迎來雙11狂歡季、圣誕黑五備貨季等需求增長新機遇。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我國長絲織造企業需持續關注國內外市場動向、貿易環境變化、原料價格走勢和人民幣匯率等,把握機遇,向創新要動力,向管理要效益,向人才要活力,充分挖掘內需市場潛力,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實現行業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